|
本報特約評論員皮海洲
為進一步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12月23日起,下調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各0.27個百分點,其他期限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作相應調整。這是自9月中旬以來央行的第五次降息。
央行的這次降息是在市場的預料之中。而且降息幅度甚至比市場預計的54個基點的降幅要小。所以,從降息幅度來看,本次降息甚至有點“令人失望”。
降息是當前貨幣政策的必然選擇。從國際環境來看,目前全球進入降息的周期。尤其是美國、日本,甚至進入了“零利率時代”。12月16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水平從1%下調到了0—0.25%的范圍。美國的“零利率”對于中國的貨幣政策是一種壓力,如果我國還維持著較高的利率而不調整,那么,人民幣就很可能成為國外投資者進行 “套息交易”的對象。為了避免我國財富的流失,降息是不可避免的。
而從國內的經濟環境來說,降息也是迫在眉睫。雖然11月26日央行采取了10年來最大的降息行動,一次降息108個基點,但我國經濟形勢嚴峻的局面還在繼續,經濟數據還在下滑的過程之中。11月PPI漲幅僅為2.0%,漲幅創23個月新低。11月的CPI為2.4%,比10月份下降0.8%,是進入今年以來7個月回落。為此,央行有必要采取果斷的降息措施,以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降息是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下的必然選擇,這是不容置疑的。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降息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發揮著支持宏觀經濟發展等積極作用的同時,卻也傷害到廣大儲戶的利益。這是一個應該引起重視的問題。
美國可以大幅降息,甚至實行零利率。但美國這種貨幣政策的調整,對國民的利益傷害不大。因為美國是一個低儲蓄率的國家。其國民不僅不存款,相反還貸款消費。所以,大幅降息甚至零利率,不僅不會傷害美國國民的利益,相反對那些貸款消費的國民還是重大利好。
中國的情況明顯與美國不同。中國是一個高儲蓄的國家,老百姓都有存錢的習慣。銀行利率的下調,顯然危及到老百姓的利益。如經過今年來的五次降息(其中4次存款降息)之后,一年期的銀行存款利率由4.14%下調到2.25%,這也意味著儲戶每存100元錢,一年將少得1.89元的利息收入,儲戶的財富縮水了1.89元。
從央行這次降息幅度小于市場預期的情況來看,不排除央行考慮到了儲戶利益受損的問題。但僅僅只是這種考慮顯然是不夠的。畢竟降息是大勢所趨。這一次少降了,下一次還會繼續降。因此,如何保護儲戶的利益,我國政府必須另尋對策。
也許蒙代爾的建議是值得考慮的。最近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歐元之父”、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蒙代爾向我國政府建議,中國每人發800元購物券(即共計1萬億消費券)以刺激消費,購物券限3個月消費完,“假如這1萬億消費券的刺激,一季度效果達不到預期的話,下一個季度可以再來一次。”
筆者以為,蒙代爾的建議是可取的。一方面,每人800元的購物券確實可以起到刺激消費的作用。另一方面,每人800元也可以視為是國家向國民的一次分紅,是讓國民享受改革開放30周年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同時也是我國政府藏富于民政策的重要體現。此外,由于我國的銀行儲蓄是帶有全民性質的,城鎮家庭絕大多數都有銀行存款,因此,每人800元的購物券,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算是對居民儲蓄利息損失的一種彌補。蒙代爾的建議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