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張老師,我們說到日本經濟有很多矛盾的顯現,一方面聽到日本稱呼用“正在惡化”四個字形容,另一方面,我們看到日本的大企業似乎期望還可以,豐田雖然也出現了一些不太積極的數字,但是豐田一家的盈利超過整個底特律三家汽車巨頭的總額,似乎有兩個日本,一個是政治家們嘴上說的日本,一個是企業家們的日本,不太一樣。
張漢林:你形容得很對,應該說總體日本的確是兩個文化,可以通過幾個數字看到,一方面,比如日本的經濟增長,已經連續七八個月開始出現負增長,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第二,日本始終是靠內需、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即使是日本貿易摩擦以來,日本積極地擴大內需來力圖通過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實際上外貿進出口所占的比重在整個經濟增長中所占的比重依然很高。我們也注意到了,今年整個2008年出口的數字現在還沒有出來,但是我們相信,日本出口的競爭是不會超過20%,我們樂觀地估計,可能最多是8%左右,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國內的CPI指數也大幅度下跌的。整體的情況來看,日本的宏觀經濟數字是非常好的,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日本的企業始終是全球化的,凡是全球化程度越高的,比如日本的汽車產業,一方面研發在本土,但是制造在全世界,市場在全世界,所以日本的企業尤其是大的跨國公司,背靠強大的財團,所以它的日子過得相對來說是不錯的。
所以我們要從兩個層面看日本經濟,一個是宏觀經濟的日本,另外一個是由產業和大企業組成的這樣一個日本,這個恐怕是我們需要比較全面地看待日本的經濟的。
主持人: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看到在這場風暴中,日本很多大企業一直沒有停止抄底的步伐,甚至抄華爾街的底。另外,曾經在20國峰會,日本還提出拿巨資幫助其他國家,麻生當了首相以后選了幾個漢字作為自己執政的理念,“風雪育大樹”,這似乎隱藏的概念就是經濟的風雪當中,恰恰是日本培育大企業的時候。
張漢林:你說的很對,我們縱觀全球,雖然是百年不遇的經濟危機,但是如果從若干年的經濟危機歷史當中可以看到,恰恰經濟危機結束以后,越來越多的大跨國公司、越來越多的大企業成長發展起來,這恰恰是我說的日本政治家所看到的,日本的企業如果在這樣的環境下能夠抓住機遇發展,壯大自己,我相信日本的企業會成長發展得很快,這恰恰也是對中國很重要的啟示。
主持人:這是一種戰略,也是一種自信,謝謝張漢林教授。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