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報特約評論員 孫立堅
核心提示: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外債處處長蔡秋生日前表示,根據外匯局的統計數據,近期外匯儲備從2003年12月份以來出現首次下降。有媒體計算,剛剛過去的10、11月份,我國外貿順差分別為352.4億美元和400.9億美
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外債處處長蔡秋生日前表示,根據外匯局的統計數據,近期外匯儲備從2003年12月份以來出現首次下降。有媒體計算,剛剛過去的10、11月份,我國外貿順差分別為352.4億美元和400.9億美,與此同時,實際FDI(外商直接投資)分別為67.22億美元和53.22億美元。這意味著,即使不算外儲減少的量,近兩月流出我國的資金也可能超過了800億美元。(12月23日《上海證券報》)
對于具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外匯儲備的國家而言,外匯儲備適度減少,并不是一件壞事。尤其是減少貿易順差帶來的外匯占款問題或者緩解熱錢大規模流入的壓力,都對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外匯儲備的減少有時卻是在釋放一個危險的信號,尤其是資本賬戶開放度較大并執行相對穩定匯率制度的國家,它可能就意味著資本逃避正在展開,如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就完全有可能引發一場災難性的貨幣危機。那么,中國近期的外匯儲備減少究竟涵蓋了怎樣的信息?我們應該如何來應對?
首先,不管怎樣,FDI的減少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因為從它們的投資萎縮中可以看出全球市場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的擔憂,所以,在目前流動性恐慌的階段,外資企業也不例外,不斷縮小再投資,甚至一改以前將利潤用于再投資的做法,而是通過企業內的貿易,“合理”地將美元資金帶出中國。
第二,我們不能排除在某些口子上,因為很難發揮資本管理的有效性,一部分海外游資試圖在中國獲取高額報酬的那種急功近利的戰略,或者是偏好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價值都開始出現180度的轉變,也就是像韓國和俄羅斯那樣,在流動性危機面前,出現一波接著一波的外資撤離潮。但我認為,這種可能性較小,因為人民幣匯率目前還是穩定和可控的。不至于出現貶值的趨勢過度而導致新一輪的貶值加劇現象。
最后,我們也不能排除是中國政府自身在處置外匯儲備的過程中所遭遇到的不可避免的損失,比如,和亞洲國家之間進行的貨幣互換,從美元計價的角度確實出現所持有貨幣的縮水;另外,中國外匯儲備中的海外資本運作部分,由于海外市場目前價格受到嚴重破壞,而造成了我們投資的價值損失等。
不管怎樣,今天,我們除了像中國的四部委那樣,對異常資本的移動加強監管和嚴厲打擊,同時還應該思考一個更為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如何用好外匯儲備的問題。具體地說,現在是我們應該靜下心來思考如何用我們豐富的外匯儲備去推動中國進口戰略的問題(以前中國的進口更多的是加工貿易所致)。這主要基于以下幾個原因:一是中國經濟正在為自己可持續的發展進行著重要的結構改革,引進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及其技術,對提升我們自己的研發和創新能力,以實現經濟結構“質”的飛躍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渠道。其次,中國今天已經成為世界資源型要素市場的需求大國,如何保持一個寬松的資源進口環境,不僅決定中國企業盈利水平的好壞,而且影響到中國經濟在外部沖擊面前的可持續發展。比如,選擇好時機進口我們所需要的工業資源等。第三,外匯儲備急速地膨脹,給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有節奏的匯改和利率市場化)和對外依存的經濟結構的調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啟動配套的進口戰略是保證目前中國經濟出口導向的發展戰略得以維持的關鍵要因。
總之,對外匯儲備豐富的大國而言,適度的減少和放緩外匯儲備的增加是利大于弊,但是,一旦市場形成悲觀的預期,那么在今天中國非常開放的加工貿易環節上,外資的大規模撤離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與其被動地干預和監管,不如我們趁現在國際市場價廉物美的時候加快中國對外依存的工業資源的進口步伐,這才能讓我們的外匯資源真正用到實處,而避免金融市場的過度波動去侵吞我們寶貴的外匯資源。
(作者系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