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丁·沃爾夫
長期來看,全球經濟需要重新平衡,我認為,如果順差國不擴大內需的話,開放的經濟將無法運行下去,這對中國這樣的順差國來說,這意味著以出口為主導的經濟模式無法繼續下去。從根本上來說,目前的問題在于現在世界上那些最大的借貸國已經無法再繼續貸款了,這也就是這次金融危機發生的主要原因。中國的設想是,它的出口產品將會一直存在,總會有人愿意付錢買這些產品,但事實已不再是這樣。中國如果希望經濟持續發展,只有擴大內需,來抵消國際需求的減少。中國需要每年拉動好幾個百分點的內需,這不是短期財政刺激政策能解決的問題,而是長期的經濟結構調整的問題。
到目前為止,在世界上所有的順差國中,中國是其中唯一嘗試這么做了的國家,這是令人欽佩的,因為這么做真的很重要。不過,我無法斷定中國采取這些擴大內需的措施的有效性,這只有時間才能檢驗,可能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我認為,中國應該根據經濟產出總量的增長來相應擴大它的內需,中國的經濟產出總量增速為每年大約10%,至少是3000億美元,這大約是中國GDP總值的7%左右。這意味著中國擴大內需的速度應該滿足經濟產出總量的增速,這才有可能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國的貿易順差額度。我不認為這是一個暫時的問題,這應該是一個長期的、改變經濟結構的問題。
我這樣說,包含了兩個意思,鼓勵中國人花錢還是次要的,真正重要的是目前中國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水平相對較低,因為企業的收入對家庭可支配收入的貢獻率并不高。要解決這個問題,中國政府可以考慮提高企業所得稅稅率,因為中國企業的儲蓄總額占全國儲蓄總量的很大一部分,或者要求企業按時分紅,因為這些紅利將可以成為家庭收入的一部分,這樣的話,中國家庭可支配收入將會提高,他們可花的錢也就多了。中國并不是居民儲蓄總量太高了,而是家庭可支配收入太少了,所以提高中國家庭可支配收入真的是很重要的。當然政府還可以考慮其他方面,比如建立一個更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同時鼓勵大家盡量多消費,中國人將他們三分之一的收入都存到銀行,對這個我并不感到擔心,這沒什么不合理的,我擔心的是,中國家庭的收入還不到國民總收入的一半。
過去的三十年,可能是中國經濟史上最成功的時期,中國的經濟被完全改變了,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15年前如果有人問我你認為中國的經濟走勢將會怎么樣?中國政府將如何調整出口政策?我今天會回答中國做得比我當時的預計要好得多。還有一點是非常清楚的,中國現在需要意識到它所制定的任何經濟政策都將對世界經濟產生影響,比如說匯率政策、外匯儲備政策和需求政策,都將影響到世界經濟的走勢。
(作者系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家)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