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槍槍
當征求意見結束之后,如仍有人不斷炮轟不斷質疑意見稿的合理性與完備性時,新醫改方案就不該匆忙上馬,仍需繼續聆聽民聲。應特別俯身向下,并繼續向下,拿出最簡單易懂的解讀版意見稿,到農民、城市低收入者、農民工、老人們中去征求意見。而后梳理、取舍,采納真實、正確、合理的意見,完備方案以成善制。
20日,在新醫改方案解讀論壇研討會上,華西醫院院長石應康炮轟新醫改方案是空中樓閣,稱醫改方案參與制定的部門太多,只有宏觀的政策,但是如何落實相當欠缺。 (據《華西都市報》12月21日報道)
說新醫改方案是空中樓閣,我認為一點都不為過。在新醫改方案征求意見稿公布伊始,央視《新聞1+1》節目就曾炮轟意見稿過于專業,晦澀難懂。試想,一個讓央視節目主持人看了都感覺過于晦澀的意見稿,老百姓看了豈不頭大?而看不懂的意見稿,不是空中樓閣是什么?
衛生部近日表示,新醫改方案最快年底公布。而發改委在征求意見期滿之后,也喜滋滋的盤點計算出網站收到3.5萬條醫改意見和建議,而且還喜滋滋地表示逾九成群眾對醫改意見稿表示滿意,認為其符合中國國情、方向明確、內容詳實。一個讓人很難看懂,幾乎類似專業理論著作的意見稿,居然有逾九成群眾表示滿意?這是怎樣一個冷幽默?不知道有關部門可曾看到網絡論壇上那洶涌噴薄的留言與橫飛的板磚?不知道可看到媒體上詬病其繁瑣其晦澀連篇累牘的時評文章?這些算不算民聲?這些可歸納入案頭的那3.5萬條,逾九成群眾表示滿意的意見和建議中?
華西醫院院長石應康指出醫改中缺失的不足之處———沒有講清楚經濟基礎層面問題的解決辦法;沒有明確“公益性”含義;沒有明確“衛生醫療”防病方面的投入;沒有突出醫療資源“整合”,使治療仍停留在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層面;未找準“醫學教育和醫院管理問題”,政府應該為畢業后教育埋單……這五點意見,都切中了現實醫療行業的機制要害,理應是醫改當中不應回避的問題。另外,最近發生了一起令人百味雜陳的新聞事件———北京一位青年農民為了能醫治重病,不惜犯搶劫重罪以求入獄,為的是在監獄中能得到國家免費治療!胺缸锴筢t”引起了輿論的轟動,這應該是給醫改方案最沉重最新的意見———國家層面的大病救助制度理應納入新醫改范圍之內。但不知道,這帶血的意見是否有上傳至有關部門的案頭?
基于網站搜羅的民間納諫,其意見來源自是可以上網發帖發信的人群。但事實的情況是,真正需要醫療救助,看不起病的人群是農村貧困人口和城市低收入人群,這部分人與醫改關系最密切,卻因為高科技化網絡的割裂而無法向納諫的有關方面發出自己的聲音。但是33家醫藥行業協會聯合對醫改方案提出了修改意見,大醫院聯合起來發出醫改會引發醫院“巨虧”的意見和聲音……很明顯醫改征求意見變成了不同群體和部門、行業平衡利益博取利益的平臺,而不是底層人們發出自身需要的民情上傳路徑。
在缺失底層人民聲音的前提下,在一再被有關人士炮轟的前提下,納來3.5萬條逾九成群眾表示滿意意見和建議的醫改意見稿,顯得分量是那么輕飄飄,與最需要它的人們是那么遙遠,這不是空中樓閣是什么?前不久溫家寶總理強調“政府重大決策,人民有權了解決策的過程,有權參與決策,有權監督政策的執行”,那么一項公共政策制訂與實施的過程,在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成為一種行政決策的必經程序時,就不能無視或忽視與之關系最密切的人群的意見。當征求意見結束之后,如仍有人不斷炮轟不斷質疑意見稿的合理性與完備性時,新醫改方案就不該匆忙上馬,仍需繼續聆聽民聲。新醫改應特別俯身向下,并繼續向下,拿出最簡單易懂的解讀版意見稿,到農民、城市低收入者、農民工、老人們中去征求意見。而后梳理、取舍,采納真實、正確、合理的意見,完備方案以成善制。如此,才能體現出行政智慧和科學決策的執政能力。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