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睿鶇
相關媒體報道,農業部根據固定觀察點最近對10個省市的數據調查,得出農民工提前回流量占農民工總量的6.5%。因此,如以6%的回流量估計,全國1.3億外出農民工中已有780萬人提前返鄉。
面對巨大的農民工返鄉潮,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不等不靠,積極行動起來,主動應對。一攬子公共政策的出臺,不僅體現政府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更為重要的是,也給了農民工渡過難關的信心和決心。然而,筆者覺得,盡管各級政府出臺了不少贏得民心的舉措,但畢竟實現如此大規模的人員再就業,沒有超強的管理智慧和技藝,幾乎不太可能。
隨著金融危機進一步加深,我國明年的就業壓力將更為突出。這意味著,要實現最近中央經濟會議所確定的促就業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府的大規模投資計劃。從理論上講,這些投資不但能擴大內需,提振疲憊的消費,更能使數以萬計的人實現就業夢想,但從近期全國各省市公布的投資意向和有關數據來分析和考量,投資帶動就業的效率太低,形勢不容樂觀。
因此,在就業壓力空前緊張的形勢和背景下,政府投資計劃不能簡單地把保增長和增加GDP數額作為終極追求目標。筆者以為,就目前而言,必須以促就業的視角和名義,來重新審視政府投資計劃,以及時作出調整,把促就業與保增長、擴內需放在同等位置,最終實現多贏局面。
從目前政府投資結構來看,主要投向了鐵路、公路、機場等這些能直接拉動GDP增長的基礎項目,投入民生和農村的項目少得可憐。特別是地方政府,投向農村的項目更是鳳毛麟角。由于交通、基建等項目帶動就業機會有限,所以,政府投資應考慮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項目,從而給農民創造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進而提振農村消費。
與此同時,在政府投資或注資企業計劃里,還應重點向工期建設時間短、招工人數多的項目傾斜,以吸納更多的人實現就業。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