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評論 > 中國行動應對經濟下滑風險 > 正文
-陳健
近日,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有“歐元之父”之稱的羅伯特·蒙代爾在南京出席“2008國際金融市場分析年會”時指出,中國應該和美國一起通過發放巨額購物券的形式刺激全球經濟。他建議中國政府給每一個公民發放面值為100元人民幣的購物券,鼓勵民眾在一定時間內消費,拉動內需。(12月15日《廣州日報》)
一段時間以來,東莞、成都及廣西等地紛紛向城鄉特困群體發放了金額不等的消費券。其中,東莞和廣西的做法主要體現了政府改善困難群體生活水平的價值訴求,并無拉動城市消費的目的。雖然,成都市民政局相關人士將成都發放消費券刺激消費的做法,稱為“中國大陸范圍內首次嘗試”,但實際效果值得懷疑。據悉,今年1~11月,成都市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31.4億元?傆3791萬元的消費券發放額,對于成都社會消費市場來說僅是毛毛雨,至多能掀起一點漣漪。
突破當前經濟困境,拉動內需擴大國內消費是必然之舉。內需市場包括生產性消費和社會零售品消費兩大市場領域。中央政府4萬億元投資計劃,以及隨后各省市區追加的幾十萬億投資計劃,已經催熱了生產性消費市場。近來,涉及水泥、建筑、機械等行業的公司股票頻頻走高,就是一個明顯例證。而對于如何拉動社會零售品市場消費,各地似乎束手無策,至今都無明確的計劃。此次,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蒙代爾,建議我國汲取經驗,發放消費券刺激消費,為國內啟動終端消費市場提供了一個參考。但是,定期消費的購物券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動消費,是否符合中國居民消費情況,卻難以估量。
從居民消費結構和消費層次看,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消費滿足以后,我國居民更渴望醫療、教育、文化等公共產品的消費。鼓勵民眾多買一件衣服、多吃一頓飯、多添置一件家用品的超市消費型購物券,并不適應我國居民的實際消費訴求。由于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以及公共產品價格日趨上漲,許多中國居民不可能如美國老百姓一樣灑脫,經常性地購物、外出旅游,進行一些錦上添花式的消費。許多人把錢存在銀行,以在將來給孩子交納學費、購置房產,或是養老看病。同時,大規模發放購物券還可能形成黑市,據了解,臺灣許多民眾通過黑市,將1000元的購物券換成700~800元的現金,然后直接存到銀行,最終還是沒有消費。
顯然,一人一張百元購物券,難以擔當啟動國內社會零售品消費市場的重任。發放購物券,至多是政府返利于民的一種形式。啟動終端市場消費,還須集思廣益多管齊下,從提高居民收入、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公共產品服務體系等多個方面著手,方能有所成效。 (作者系媒體從業者)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