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評論 > 中國行動應對經濟下滑風險 > 正文
人民幣兌美元12月1日創下匯率改革以來的最大跌幅,3日盤中一度又現跌停。總理溫家寶當年提出匯改三大原則是“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因此,分析人士預計,人民幣漸進式調整的趨勢,有可能維持一段日子,人民幣只升不跌的神話正式結束。
中國在2005年7月實施匯率改革,擴大人民幣兌美元的波幅上下限。兩年多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幅接近兩成,今年上半年升勢尤急。不過,到7月以后,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勢驟然停止,變成窄幅波動為主。12月伊始出現的大跌被不少分析人士理解為人民幣貶值的前兆。
人民幣單邊升值停止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國的出口壓力越來越大。中國貿易順差在10月再創單月歷史新高,卻不是什么好消息,原因是順差并非源于出口大增,而是進口大跌,包括作為工業原材料的商品價格下跌,以及加工制造業進口需求下滑。加工業產量減少,對日后出口并非好兆頭。
美國感恩節后的“黑色星期五”,銷售額表面升了3%,扣除價格升幅其實持平,遠不及去年的8%升幅。由感恩節至圣誕的消費高峰期,大家并不看好,單是廣州秋季交易會訂單比去年下跌兩成,已經可以看到端倪。
目前差不多全球貨幣都兌美元貶值,有些貶值幅度超過五成,人民幣的貶幅極度溫和,對美元以外的貨幣更是升值,匯價再加上工資等成本上升,削弱了出口競爭力,令人民幣升值動力大大減弱。
上月中旬,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巴西出席國際清算銀行會議時,被問及應否通過讓人民幣貶值以推動出口,他答道:“不排除有任何可能性。”上周末,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談到中國經濟和中國政府所面臨的困難時警告稱,經濟衰退可能削弱中國的競爭力。這些都令市場預期,隨著全球經濟衰退不斷加深,中國正轉向新的外匯政策。
建行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受到美歐經濟衰退影響,發達國家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失業率不斷提高,消費需求持續降低。為穩定外貿出口增長,國家也將調整匯率政策,改變人民幣單邊持續升值局面,加大雙向波動幅度,甚至不排除短期內貶值的可能性。不過,有專家分析說,雖然目前外貿部門希望壓低人民幣匯率,但如果人民幣真的貶值,可能容易引起貿易保護主義的爭端,也不利于中國出口。瑞銀就指出,人民幣貶值可能會招致外界批評,并導致主要出口市場采取保護主義措施;人民幣貶值也可能削弱周邊經濟體的競爭力,最終不會給中國帶來實質利益。因此,現在談論近期人民幣貶值是中國對外匯政策作出重大調整的信號為時尚早。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