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評論 > 航空公司套保集體巨虧 > 正文
為什么無論石油價格暴漲還是下跌,那些航空企業總是排在損失名單的最前面?
文|CBN記者 常怡
當紐約市場的油價跌破每桶50美元的價格時,幾乎所有的航空公司都長松了一口氣,它們紛紛降低機票的燃油附加費來與自己的顧客一起慶祝這個時刻。但也有例外—有的航空公司卻要在這一時刻為自己的投資失誤付出慘重的代價。
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國航)11月22日發布公告披露,截至2008年10月31日,按照當時燃油價格以及套保合約測算出的合約公允價值損失約為31億元,較第三季度報告所披露的公允價值損失擴大21億元。
這主要是由于國航在國際油價位于最高點時,對油價的未來走勢做出了完全錯誤的判斷。公告顯示,國際油價在7月11日達到每桶147美元的最高點,國航卻在當月與若干對手方訂立燃油保值合約,約定于合同期間,公司有權以約定價格按照事先確定的周期從對手方買入一定數量燃油;同時,對手方也有權以約定價按照事先確定的周期向公司賣出一定數量的燃油。這些燃油保值合同,讓國航買入燃油的價格遠高于市場出售燃油的價格。
國航目前持有的套期保值合約于2008年7月間訂立,期限最長至2011年!叭加统杀臼枪具\營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以來已占總運營成本40%以上,公司訂立燃油套期保值合約的目的是通過金融工具的運用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鎖定燃油成本,盡可能避免因燃油成本上升帶來的風險!眹奖硎。
國航是中國最早開始利用燃油套期保值控制燃油成本的航空公司。其2005年就開始公告燃油衍生品保值收益。隨著此后幾年燃油價格的不斷上漲,國航在燃油對沖業務中嘗到了甜頭,僅2006年上半年,國航燃油套期保值比例就達實際采購油量的40%,收益3.38億元人民幣。而到2008年這個比例已經達到50%以上。在國航的示范下,另兩大國有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和中國東方航空公司也都參與到燃油保值交易中來。
然而,燃油套期保值本身就是一場賭局。顯然,這次國航賭輸了。而在國際衍生產品交易這個大賭局中,似乎中資企業總是面臨虧得比賺得多的困局。
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前總裁陳久霖由于受到交易員的蒙騙和高盛等國際咨詢公司誤導,造成該公司在石油衍生品相關交易中的巨虧,成為第一個因觸犯國外法律而被判刑的中國在國外掛牌上市公司的總裁。中國航油2003年開始進行衍生品的投機交易,并在最初的交易階段獲得了豐厚的利潤,然而這種局面在2005年發生改變,僅在幾個月中,公司在石油中的虧損額就高達5.5億美元。
這樣的教訓并非不慘痛,但無奈的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期貨市場,國航等航空公司目前只能參與透明度遠不如監管期貨市場的場外期權交易。而這些一對一的場外衍生品合同,其細則往往是由高盛這樣的大投行兼交易對手主導設計。
申銀萬國認為,國航套保可能會引起更大的損失。按油價50美元計算,該公司套保的損失將擴大到42億人民幣。
而且在套保合約下,國航的盈利狀況陷入兩難。如果國際油價進一步下調,航空需求將更加虛弱,燃油套保的損失當然也更大。而如果國際油價反彈,燃油套保的損失會減小,國航成本中的燃油費用卻會上升很快。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