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濟寧的中華文化標志城“肯定要建”,其信心是不是來自四萬億的投資,值得調查。如果其投資來自國家財政,則其必然是對四萬億蛋糕的“分食”。
今年兩會時曾喧囂一時的“中華文化標志城”再度走入公眾視野。針對百余位政協委員的簽名反對,全國人大代表、濟寧市市長張振川當時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允許有爭論,但是標志城肯定要建。而記者前日從位于山東濟寧的中華文化標志城規劃處了解到,該項目將創意規劃方案的征集時間延長到明年3月1日。相關工作人員則重申,“項目肯定要建,不過得等方案確定之后。”
有關“中華文化標志城”的方案,在今年3月曾經引發輿論關注與批評,公眾大多以為它也像諸多非科學決策那樣,不了了之了。卻沒料到,當地官員“標志城肯定要建”的堅定與自信,一直在支撐著“中華文化標志城”這一“文化副都”的想象,只是將創意規劃方案的征集時間延長而已。
當然,權力的盲目堅挺未必能為“中華文化標志城”添一片瓦加一塊磚,300億的投資可是真金白銀,需要來處理。3月之時,就曾有專家分析認為,濟寧方面之所以建議以國家名義設立“中華文化標志城建設基金”,就是“企圖把項目納入國家層面,向國家要錢”。作為中華文化標志城項目首席專家葛劍雄也表示:第一條,不經過全國人大的批準,不能搞;第二條,我們需要權威性唯一性,就是要避免各地重復花錢建設,避免惡性競爭;第三條,中央不給錢,就不要搞,不能加重地方的經濟負擔。看濟寧當地一副篤定的樣子,是向國家要來錢了嗎?
突然不由得為四萬億擔起憂來。在經濟危機之下,政府決定投入四萬億刺激經濟。“中華文化標志城”的繼續堅挺,其信心是不是來自四萬億的投資,值得調查。在國家財力集中于救市的背景下,如果其投資來自國家財政,則其必然是對四萬億蛋糕的“分食”。
投資300億的“中華文化標志城”未必不會拉動內需,并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從這個角度看,如果“中華文化標志城”沖著四萬億而去,也未嘗不可。其實,中央四萬億政策出臺后,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穆虹曾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所有投資“要對得起黎民百姓,用通常的話說,要對得起納稅人”,并表示“歡迎廣大的新聞媒體和人民群眾參與監督管理”。如果猜測成立,那么在標志城一事上,媒體與人民群眾已經充分表達了不同意見,濟寧方面如果安之若素,執意而為,這是否算對得起納稅人,是否算接受媒體與人民的監督?
四萬億不少,但又能建幾個“標志城”?再多的“標志城”又能扶助民生幾何?大而言之,對四萬億元投資規模如何與民意取得良性互動值得期待。
楊耕身(湖南 媒體從業者)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新浪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