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降息了!”
這是今年以來繼9月15日、10月8日之后的第三次降息。不到兩個月內三次降息,這樣的頻率自改革開放以來還是第一次。
同國際社會一道應對金融危機,也釋放了保增長的信號
最近,全球金融市場依然動蕩,投資者恐慌情緒嚴重。面對金融風暴,各國政府、央行紛紛出手救市。
中國政府在此次金融危機中的態度頗可圈點。10月24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上表示,中國將繼續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同國際社會一道努力維護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穩定。2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也表示,在這場危機面前,信心與合作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信心是戰勝危機的力量源泉,合作是戰勝危機的有效途徑。
“此次緊急降息,可以看成是全球央行聯手應對金融危機行動的一部分。”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貨幣理論與貨幣政策室主任彭興韻說。
另一方面,世界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不斷顯現。我國的GDP,一季度為10.6%,上半年為10.4%,前三季度為9.9%,呈現回落趨勢。降息,有利于應對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也釋放了保經濟增長和穩定市場預期的信號。
從需求角度看,降息有利于減少投資成本,刺激投資需求,有利于降低儲蓄意愿,擴大消費需求,從而有助于擴大內需;從供給角度看,降息有利于減輕企業的財務負擔,防止其利潤的進一步減少。
小幅降息體現央行謹慎態度,專家認為年內很可能繼續降息
此次降息,一年期存貸款利率均僅下調0.27個百分點,幅度較小。“這充分體現了央行在政策把握上的謹慎態度。”彭興韻說。
央行行長周小川此前曾表示,經濟中既存在可能引起物價上漲的成本推動因素,也有物價出現持續回落的可能。總體來看,未來通貨膨脹形勢有可能出現交替和反復。
雖然,時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回落,金融危機過后的外需減少也難以支撐國內物價的過快上漲。但從國際看,受次貸危機影響,越來越多的經濟體將政策重點從抑通脹轉向保增長。在相對寬松的貨幣條件下,一旦市場信心有所恢復,國際商品價格就可能重拾漲勢。從國內看,也存在較強的工資和成本上漲預期。9月份PPI漲幅仍達9.1%,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上漲高達22.9%,有進一步向下游傳導的壓力。因此,我國通脹形勢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不過,美國金融危機尚未出現轉機跡象,未來我國經濟形勢可能更為嚴峻,因此今后一段時間,央行還有可能繼續降息。”光大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潘向東說。許多專家認為,年內可能至少降息1次。
活期存款利率不作調整,有利于保護存款人的利益
三次降息,均未調整活期存款利率,這是為什么?
專家分析,自2004年以來,我國活期存款利率僅調整過兩次。一次是去年5月,從0.72%上調至0.81%;另一次則是去年12月,又從0.81%下調至0.72%。
“目前,存款的‘半壁江山’都是活期存款。不動活期存款利率,有利于保護存款人的利益。”潘向東說。
此外,活期存款利率僅為0.72%,這也決定了其調整空間十分有限。(記者 田俊榮)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