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評論員 張立偉
有消息稱,財政部9月初提交的增值稅全面轉型方案已獲國務院批準,將于2009年1月1日起實施,這一新的稅制建設對確保經濟的持續增長具有重要意義,并給予那些承受壓力的企業更多生存機會。一個時期以來,輿論積極呼吁政府降低稅收,還利于民,刺激經濟增長。雖然推動增值稅轉型的基本之意是稅制改革,不過客觀上起到減稅的效果,因此,輿論將增值稅轉型視為“降稅”救經濟。
由于目前中國生產型增值稅實行17%的基本稅率,大約相當于消費型增值稅的23%,因此,稅率在國際上處于較高水平,不利于企業投資。如果實現轉型,在稅率不變的情況下,大約降低6%的稅率,有專家按照當前的稅收規模計算,可以減少1500億元的稅收。但是,目前還不知道增值稅轉型后會否調整稅率還是維持基本稅率不變。如果從刺激經濟的角度看,可能會維持不變或有所降低,并進一步擴大征收范圍。
中國當前實行的生產型增值稅規定固定資產所對應的進項稅額不能抵扣,這抑制了投資,但有利于增加財政收入;消費型增值稅制下只對增值額征稅,避免了重復征稅,鼓勵投資與生產。顯然,在當前中國經濟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而呈現下滑的階段,實施增值稅轉型有利于降低企業稅收,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并刺激投資。
有趣的是,中國1994年的稅制改革,以增值稅取代產品稅時選擇了生產型增值稅,是出于對財政收入下滑和經濟過熱的擔心,利用稅制改革為宏觀經濟調整服務。目前再次啟動稅改,其目的很大程度上也是為維持宏觀經濟的穩定。一般而言,一個成熟的市場應該通過稅率調整來影響經濟發展,中國則通過稅制改革實現,說明中國某些領域遲滯的改革仍然約束了生產力,也因此,擁有巨大改革空間的中國政府應該推進改革以釋放更多的經濟活力,而非僅僅通過貨幣政策等技術工具刺激經濟增長。
鑒于中國經濟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越來越明顯,中國政府已經對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做出調整以防止經濟過快下滑。如調整了銀行準備金率以及存貸利率,從11月開始調高3486項勞動密集型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商品出口退稅率,當前則又對住房銷售按揭利率、交易稅費作出了調整。
為了應對挑戰,財政政策可以做出適當調整,比如增值稅轉型、降低中小服務型企業的稅率以及增加公共開支等。但是,以提高出口退稅率挽救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則可能是一個錯誤方向。因為海外市場緊縮造成國內大量出口產能過剩是經濟周期的必然產物,也是中國轉型之必要。中國應該吸取日本的教訓,在當前轉型期與經濟周期重疊的情況下,不僅要關注經濟增長還要繼續推進經濟轉型,承受轉型的陣痛,否則,以“救經濟”為主而放棄轉型的努力,會為未來制造更大的難題。
中國也不應該繼續放松貨幣政策,中國的問題在于產能過剩以及需求不足,而不是金融危機造成的流動性緊縮或資本成本過高。如果持續放松貨幣政策可能制造更多壞賬,為通貨膨脹再次抬頭蓄積力量。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