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昨日在發言中表示,金融體系的改革和發展,必須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基礎,要切實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
李揚表示,要認真反思美國的危機,反思我國的金融改革,要為未來的改革、發展認真做好準備。他說,除了要堅持金融必須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基礎外,還必須明確的是,市場主導和機構主導,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如何平衡的問題。另外,美國的危機對加強風險的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金融調整過程中,要更注重金融的穩定。
他特別強調,中國要積極參與國際貨幣制度的改革。在當前的形勢下,重樹布雷頓森林體系這一受約束的國際貨幣體系,是較為現實的選擇。
就人民幣的國際化問題,李揚表示,在現階段要認真研究這一進程的步驟選擇。“人民幣走出去的必要條件是雙赤字。我們能否承受、能否控制這樣的狀態,需要認真考量。實現這一進程,在短期內恐怕難以辦到。”
就中國應對危機、保持經濟增長的問題,李揚表示,美國本次危機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沖擊較小,其根本保證是中國的高儲蓄率。在外需萎縮的情況下,要保持經濟增長,目前看,可能依舊要倚仗投資的拉動。雖然還可以把目光放在消費的提高上,但從目前看,對消費的拉動一方面難以在短期內有本質性的改善,另一方面,擴大內需、提升消費的效果,也難以主動控制,而只能被動接受。“因此,目前看,下一步促進經濟增長只能依靠投資。”(徐 濤)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