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認為現在說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還為時過早,現在全球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還沒有明顯顯現,可能還需要6至10個月的時間才能最終顯現。
中國現在出口的商品多以必需品為主,所以金融危機對中國會有一定影響,但不會有想象的那么巨大。 ——吳曉求
文/本報記者 游鋒華 薛松 王文琦
金融危機在全球蔓延,而中國股市在經歷了整整一年的下跌后,昨日再度回到1900點附近,中國經濟將受到多大沖擊?中國股市又將走向何方?昨日,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應邀來穗參加“廣州講壇”的著名經濟學家、金融證券研究專家吳曉求教授,他還將在今天下午2時30分在廣州藝術博物院舉行的“廣州講壇”中進行詳細的解讀。
廣州日報:此前一個月內,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針對股市的“救市”措施,頻率之密集是我國建立股票市場以來所少見的,但為什么這些政策到最后都沒有能夠發揮預期的作用呢?
吳曉求:一定要搞清楚救市的目標是什么,這個目標一個是要維持市場在短期內的穩定性,另一個則是長期內的發展。穩定市場的政策我們也已經出臺了,比如印花稅由雙邊改單邊、比如匯金公司承諾購買三大銀行股票,但這些政策都是引導性的,相比歐美政府出臺的政策,我們的政策都是比較緩和的,需要較長的時間發揮效果,所以此前的政策對市場的短期效力已經衰減。
還可用三大辦法“救市”
廣州日報:現在股民們仍然在期待更多的“救市”政策,現在還有哪些選項可供監管層選擇?
吳曉求:其實現在可以采取的辦法也不多了,主要有三個:第一個是融資融券的正式推出,但是我個人還是覺得這個政策無助于市場的反轉,從目前看對融資的需求肯定要大過對融券的需求,這個是可以肯定的。
第二個可以出臺的政策是國家對大小非中的大非減持可以做一些戰略安排,甚至可以做一些承諾,這些承諾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價格承諾,二是減持期限的承諾,目的是要減緩大非減持對市場所帶來的壓力。
第三個是政府成立類似于歐美國家用于救市的平準基金,規模可以有一兩千億,這個規模與歐美國家數千億美元相比較應該是不大的。這些平準資金將直接進入市場,購買相應的股票,以穩定市場信心。這一政策從金融市場的發展戰略和目前的市場發展趨勢來看是需要推出的,但我個人認為我們國家能否推出平準基金,還是難以確定。
除此之外還包括了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甚至是進一步降息等措施,但必須考慮到一來繼續降息的幅度已經不是很大,二來這些政策也都要在長期內才能發揮作用。
廣州日報:自一年前股市創下6124點歷史最高位以來一路下跌,昨日已經跌至1900點附近,可不可以說現在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吳曉求:如果說市場中許多負面的因素正在隨著股市的下跌而消失,這種說法倒不會錯,但不能因為這樣就說股市不會再跌了。我認為現在說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還為時過早,現在全球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還沒有明顯顯現,可能還需要6至10個月的時間才能最終顯現。不過如果上述的幾大政策能夠得以出臺,那么市場就應該可以趨于穩定。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