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評論 > 中國一月內二度降息并取消利息稅 > 正文
辦好我們自己的事(經濟時評)
龔 雯
目前,美國次貸危機的負面影響正從金融領域向實體經濟蔓延,占美國GDP2/3的個人消費明顯不振,歐盟、日本等經濟出現下滑,進口需求普遍減弱,一些周邊國家的經濟也陷入困境?偟目,世界經濟的多方矛盾還在不斷累積,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受此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需求會繼續下降,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將愈加困難。
外需萎縮,訂單下降,出口減速,短期內恐難逆轉,對外貿依存度較高的中國經濟無疑是一個新挑戰。我們既要直面現實,迎難而上,在調結構、促轉型的同時采取靈活審慎的政策,確保出口平穩增長,避免經濟出現大的起落;又要看到,應對這場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首先是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一個發展中大國長期保持經濟穩定,本身就是對世界經濟的最大貢獻。面對外需減弱,當前亟須正確處理好內需與外需的關系,努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提升我國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和整體競爭力。
今年以來,國民經濟發展協調性增強,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增長趨于均衡,內需對GDP的貢獻率明顯高于往年,前三季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為12年來最高,“十一”黃金周居民消費逾4200億元,這些都傳遞出積極信號。外需下降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速,但13億人口的國內市場前景廣闊,尤其是擁有8億人口的農村市場潛力無限。我國正值城鎮化、工業化的加速期,發展機會多,回旋余地大,推動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轉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要下大力氣,也有大作為。
擴大內需,應當在優化結構的前提下保持合理投資規模,立足“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加大對經濟社會發展薄弱環節、重點領域和中西部地區支持力度,采取更嚴格的措施控制“兩高”行業新上擴能項目,推進一批有利于消除“瓶頸”制約的能源、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使經濟增長始終具有強勁的活力和內在動力。
擴大內需,最關鍵的是繼續增強消費這一最終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所占比重,增加農民個人可支配收入,加大向中低收入人群分配傾斜,多策并舉縮小城鄉差距;完善社保制度特別是健全農村養老、醫療保障和教育體系,穩定消費預期,提高即期消費水平;努力培育消費新熱點,大力發展旅游、文化、體育等服務性消費,引導住房、汽車合理消費;切實拓展農村消費市場,改善農民消費環境,加快農村商貿流通體系建設;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另外,要重視企業的經營困難,采取有效措施幫助企業緩解外部壓力、增強市場應變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可以相信,隨著“三駕馬車”漸漸同步前行,企業不斷“強身健體”,中國一定能夠妥善應對各種外來沖擊,在更高層次上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把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保持下去。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