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報記者 劉秀浩
昨天下午,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舉行了一場包括部分房地產公司以及研究人員參加的小范圍論壇。在這場論壇中,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展研究所發布了一份《完善我國房地產調控政策》的研究報告。報告稱,雖然房地產市場依然延續著中國經濟的熱點,但整個房地產業并沒有陷入危機。
報告指出,近期政策的頻繁出臺,使得現時推行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在實際貫徹過程中,正在呈現短期化、難以執行和反向效果的特點,這對我國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總體上是不利的。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展研究所所長李戰軍表示,一定程度上,房地產調控政策應該得到部分修正。
地方政府紛紛托市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楊紅旭在論壇上表示,目前政府對于樓市是“態度明確,行動曖昧”。所謂“態度明確”,是中央明確提出“防止房價大起大落”;但由于現在房價尚未大落,也難以預料是否將會大跌,所以“行動曖昧”——中央既不提出救市,又不反對地方政府嘗試救市的行為。
事實上,隨著樓市低迷格局的延續,一些省市陸續出臺的政策開始顯示出微妙變化。
如西安市政府規定,2008年9月4日至2009年12月31日,對購房戶按購房款總額,分1.5%、1%、0.5%三個等級給予一定比例的財政補貼。
長沙日前也出臺規定,變房屋實補為貨幣補貼,對該市具備經濟適用房購房資格者補貼8萬元。分析人士認為,此舉除繼續落實保障性住房政策外,更有助于提升成交量,活躍住宅市場。
楊紅旭稱,對房地產市場影響最大的是貨幣金融政策,但其決策權在中央,而且出來的政策絕大部分屬于一刀切,這是由貨幣政策運行的特性決定的。但目前從緊的貨幣政策仍未改變,地方政府沒權力、沒空間放松貨幣政策。而財政政策相對比較靈活,一方面地方政府對于財政政策的決策權較大,另一方面中央目前正在放松財政政策。所以,可以看到包括西安在內的很多地方政府,在這次救市措施中,都很重視運用財政補貼、減稅等手段。楊紅旭甚至預期,在觀察一段時間之后,可能會有全國性的放松政策出臺。
上海地產迷局待解
一方面是開發商們的集體調價,另一方面,在其他地方政府輪番出臺救市政策的時候,上海卻是少見的平靜,即使幾次有關房地產行業的動態,也僅僅針對于住房保障方面的廉租房政策。
相對于開發商的焦慮心情,上海官方對于房地產市場似乎成竹在胸。
在昨天的論壇上,李戰軍表示,曾經由房產專業人士做過的一項研究顯示,由于建設周期的影響,在建面積保持在全年房產需求總量的3至4倍區間內是一個合理范疇,能夠達到動態平衡。按照上海每年2000萬平方米左右的消耗量,也就是說,在建面積規模應該保持在6000萬到8000萬平方米。不過,由于投資萎縮以及供地規模的控制,上海在建項目規模已經逐年下降,最近的數據顯示,上海目前在建住宅總量不足5000萬平方米。也就是說,如果上海樓市復蘇的話,上海全部的在建住宅只能支持上海兩年的需求。
與此同時,上海市房地局局長馮經明也在一次講話中表示,上海1997年-2007年間增加建設用地1000平方公里,建設用地擴張速度較快,目前上海實際已經使用的建設用地已經達到2702平方公里。
上海到2020年的建設用地總規模需要控制在2980平方公里,也就是說未來十幾年時間內,上海增量土地總量只有不到300平方公里,用地緊張程度遠遠超過全國任何一個地區。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上海由于供應量一直在低位徘徊,樓市不景氣可能僅僅只是一個假象,而供應短缺背后所造成的后期反彈才是真正應該擔心的。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