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養欠足”的匯源果汁路在何方
早報首席評論員 魯寧
自從9月3日可口可樂擬出資196億港元全資收購匯源果汁(01886.HK)全部已發行股份及全部未發行可換股債券的消息公布后,這宗八字還沒一撇的海外資本收購民族品牌事件,立即成為持續的財經熱點。
匯源果汁今年才16歲,其兩大主打產品純果汁和果蔬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分別高達42.6%及39.6%。倘若憑其風光的市場表象,它猶如一個風華正茂的少年,“錢”景未可限量。加之果汁屬綠色健康飲品,國內市場才剛得到初級開發,相對于在中國市場已呈逐年萎縮的碳酸飲料,匯源果汁作為行業內第一國產品牌,其市場開發空間堪稱“海量”。還有,作為全球水果種植和消費第一大國,國內果汁的壓榨加工,迄今仍屬整個農產品深加工的薄弱環節之一,倘若從水果種植到果汁壓榨被民族品牌整合在一個產業鏈上,必定形成消費者和果農一起受益,社會增加就業崗位,政府增加稅收的多贏格局。
也許正基于上述原因,某網站的調查顯示,約八成網民反對把匯源果汁賣給可口可樂,部分網友干脆辱罵朱新禮“賣國”,相對理性的“時評表達”則抓住民族品牌訴諸情感,以期影響輿論。然而,冷靜分析已經披露的種種信息,朱新禮心思之復雜,絕非簡單的“賣”字可以涵蓋。
匯源去年初才在香港上市,匯源又處于產業鏈下游,內地果蔬種植產業化和標準化程度都很低,新鮮水果的品質參差不齊,迫于無奈,朱新禮不得已大把投錢于8個省區,開辟水果種植產業園,除此之外,果園建設在3-5年內還須不斷投入,要使果園有高品質的穩定產出,通常需費時5-7年。這不僅會繃緊匯源果汁的資金鏈,稍有不慎,還會危及資金鏈安全。
果汁加工屬資金密集型加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門檻不高。匯源雖是行業龍頭老大,但行業內處于“第一集團”位次的其他企業發展更快,致使匯源果汁相對市場占有率不斷走低,以2007年為例,匯源就相繼失掉包括四川在內的三個區域性銷售地盤。就此,外人可能只看匯源果汁的絕對市場份額,而朱新禮卻不能不理會其中的隱憂。
同行競爭加劇,匯源果汁財務成本還在超常攀升,僅以2007年度若干公開財務數據為例,去年匯源的生產成本躥升22.8%,果汁產品的市場均價只提了7.5%。匯源去年的營銷成本更是驚人,全年增加50.3%。朱新禮面臨的財務壓力,局外人難以體察。
匯源果汁的第二、第三大股東達能和華平基金(美國背景)占有約三成股份,有報道披露,朱新禮使出“賣”策,達能和華平聯手逼宮(達能持股到套現,不到2年即可穩賺近3億美元)是因素之一。這個判斷并非全無道理,但趁企業還光鮮時趕緊出手,是否也系朱新禮不便言傳的真切算計?
綜合以上遠未窮盡的復雜因素,朱新禮急于賣掉匯源果汁,恐怕不是愛不愛國、民族品牌保不保護那般單純。然而,令買賣雙方頭痛的事情遠非輿論的猜忌和抨擊,而是此宗交易面臨的重重障礙。
粗線條卻體現著“中國智慧”的《反壟斷法》已實施,該法判斷單個企業產品是否涉嫌壟斷的紅線是50%的市場占有率,只是該法顯然有意模糊了50%指某公司單一產品還是不同產品的累加。以可口可樂為例,倘若如愿吞下匯源果汁,其飲料加果汁的市場占有率明顯突破了紅線。紅線被模糊,法條解釋權及壟斷裁量權雙雙掌控于商務部等機構,交易雙方就耐心“陪太子讀書”吧。
早些天,3年前欲高調收購徐工的美國凱雷黯然退場,中國商務部至今沒有宣稱此宗收購涉嫌行業壟斷,也沒說涉及國家安全。3年間,凱雷始終在不斷被要求調整、修訂、補充收購要約和收購程序,而徐工股價、市場態勢卻呈動態變化中,最終凱雷在“中國太極功”面前敗下陣來。有凱雷之“前車”,對付可口可樂甚至未必啟動反壟斷程序。
此宗收購交易所面臨的制約因素還包括郭京毅案的引爆。郭乃商務部條法司高官,此案涉及外資收(并)購政府規章制定中利于外資的建章立規腐敗,其性質的確屬于“賣國”。坊間傳言此案水很深,可能涉及多個部門,商務部身陷其中有苦難言,此時及今后一個階段,審查類似可口可樂與匯源的交易,勢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審慎……
資本市場是開放的,開放意味著中外資本有進有出。此宗交易批與不批,均對政府構成挑戰。同理,若把匯源留在中國,如何扶持發育階段“營養欠足”的匯源果汁,使其真正長成民族品牌之參天大樹,同樣考驗政府智慧。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