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評論 > 7月經濟運行數據公布 > 正文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月度數據顯示,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7%,比6月份回落1.3個百分點。對工業生產增速的回落,需要有一個全面正確的分析和解讀。
一、多種原因導致7月份工業增速出現回落
7月份工業生產增速放緩,既有世界經濟放緩的外部客觀因素,又有自然災害頻發的沖擊及其滯后影響的原因,還有季節性因素,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首先,出口減速是造成工業生產放緩的主要原因。受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導致外部需求減少、人民幣持續升值、調整出口退稅率、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等多項減順差政策調整的影響,7月份出口同比增長26.9%,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7.3個百分點。
其次,企業生產成本提高影響了工業生產。受國際原油、鐵礦石等初級產品價格上升的影響,我國能源、原材料價格也呈現出不斷攀升的勢頭。7月份,我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出廠價格同比上漲40.2%,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出廠價格同比上漲32.6%,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出廠價格上漲52.4%。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加上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部分企業經營出現了困難,生產意愿下降,突出表現在發電量、鋼鐵、汽車等生產出現了回落。
再次,季節性因素是7月份工業減速的重要原因。每年的7月份是炎熱夏季,很多工廠會停工檢修設備,縮短工人工作時間,同時讓出部分電力滿足群眾度夏用電需求,7月份工業生產活動會受到影響。歷史數據表明,多數年份7月份工業生產增速會較全年低,過去13年中,平均低0.5個百分點作用,最高年份低2.5個百分點。
此外,自然災害頻發及其滯后影響拖累了工業生產增長。除年初我國南方發生歷史罕見的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外,5月份四川汶川發生自建國以來最為強烈的一次地震,特別是近期廣西、廣東、貴州等南方地區又受到洪澇災害襲擊,均不同程度地對受災地區工業經濟的正常運行產生了不利影響。今年以來,隨著節能減排力度的加大,環境保護標準的提高,部分地區、部分企業的生產活動受到一定限制,也對工業生產帶來一定影響。
二、今年以來,工業經濟發展勢頭符合調控目標,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更加穩固
雖然7月份工業生產增速出現回落,但并未改變今年以來工業生產平穩較快增長的態勢,工業生產繼續朝著宏觀調控方向發展。1-7月,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同比增長16.1%,仍保持了較快增長。
第一,工業經濟的運行總體上符合國家宏觀調控的方向。在本輪宏觀調控中,為解決經濟運行中突出的投資增長過快、貿易順差規模過大、信貸投放過多的“三過”問題,國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控制信貸規模、降低出口退稅率、對部分產品征收出口關稅、清理新開工項目等等。隨著宏觀調控逐漸顯效,“三過”問題明顯緩解,經濟過熱勢頭得到遏制,工業生產增長也相應出現回落。拉動工業增長的需求結構也明顯改善,消費對工業生產的拉動作用增強,投資和出口拉動作用有所減緩,需求結構正朝著更協調、更均衡的方向發展。同時,也必須看到,與歷史水平相比,今年以來的工業增速也并不算低。按照我們對近十余年工業生產增速變化的觀察,工業生產保持15%左右的增速較為正常。今年工業生產增速只是較2004-2007年16%-20%的過高區間出現了回落,特別是在2007年達到本輪經濟發展周期中工業增長的峰值時出現了回落。與一個經濟增長的峰值相比較而出現了回落,并不能說明當前工業經濟發展發生了嚴重問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