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統計局11日發布消息稱,7月份,中國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10%,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5.4%。這也是1996年惡性通貨膨脹結束以來PPI的最高漲幅。這一數據高于有關機構對于全球經濟學家調查所得到9.1%的中值,令市場擔憂經濟未來走向,股市投資者也作出了消極的反應。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統計局在發布信息的同時,配發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張立群研究員的解讀文章,其在《正確看待工業品出廠價格的較快上漲》中說,此次PPI漲幅提高,不是經濟總量失衡的表現,也不會很快向CPI傳導。甚至有評論樂觀認為由于中國PPI上漲的壓力是輸入型的,目前國際上原油、煤炭等能源價格開始下跌,連帶原材料價格下跌,這樣會導致國內工業品生產成本結束上升周期開始逐漸回落,從而導致未來PPI指數不會被一再推高。
PPI創出新高是在預期之中的事情,主要是因為上個月國內調高了成品油價格,并調整了工業用電價格,而國際油價7月份也處于歷史性高位。受到國際市場價格和國內要素價格改革進程影響,整個7月以國際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一直走高,目前這種情況已得到一定緩解。受到全球經濟放緩影響,中國乃至全球的需求正呈現逐步放緩趨勢。國際輸入性力量對中國PPI的影響隨著滯后效應,應該到8或9月達到極致頂點。市場較為普遍的看法是,未來國際因素對PPI的影響應該是向下的。
但是,考慮到目前國內成品油、煤等資源產品與國外仍存在相當的價差,未來的提價空間仍然存在,這對今后的PPI走勢則又有一定的正向推動作用,如果國際油價回落到110美元左右,國內可能不具有再度上調成品油價格的壓力;如果國際油價反彈到120美元以上,則有可能再次上調成品油價,這將對中國的PPI構成進一步壓力。目前,國務院正著手能源價格改革的先期調研工作,中國能源價格的市場化改革有望在奧運結束后啟動。
目前的關鍵是如何研判當前國內通脹形勢,未來中國的通脹形勢到底如何發展,將會影響到企業的投資決策,也會影響到宏觀經濟部門下一步的不同決策。我們認為,目前的通脹狀態還僅僅是個開始,反映國內通脹程度的CPI或許會在完全放開能源價格的基礎上繼續上沖。由于目前國內CPI指數權重關系,食品要素近幾個月以來的下跌或許顯示為CPI數據的下降,但是真實生活感受卻未必如此,由于成本提高的糧農存在糧食惜售心態,可能助長下半年的糧食價格,而糧價的上漲勢必帶動一系列食品價格上漲,國內對糧價的控制力強弱已經成為關系未來經濟形勢發展的節點。
此次PPI上漲,就主要表現為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和企業生產成本的提高,雖然不會像CPI那樣直接影響人民生活,但會增加企業成本和經營困難,在目前全球需求放緩,中國產能過剩的條件下,其結果可能導致困難企業增加,就業和收入減少?紤]到中國可能繼續推進要素價格改革,中國企業將承受更大的成本壓力,而通脹壓力也可能繼續存在,或將進一步抑制中國需求,經濟走勢不容樂觀,可能陷入糟糕的“滯脹”困境。
當前中國面臨史無前例的宏觀經濟復雜形勢,迄今為止,導致通脹上揚的因素將主導未來的經濟形勢。如果針對通脹的緊縮貨幣政策做較大的調整,在目前形勢下,可能會助推通脹。 但是,若繼續緊縮,經濟衰退的預期將強化,消費與投資等與預期有關的經濟活動可能會逐步趨冷,從而令中國經濟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