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評論 > 中小企業應對經濟降溫 > 正文
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難、成本攀升”等窘境已引起國家監管機構的高度關注。據報道,針對這一問題,國家發改委目前正同有關部門研究建立“國家中小企業銀行”。(8月4日《廣州日報》)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盡管早已被各界所發覺,但小企業貸款難問題的瓶頸卻一直沒有被打破。面對中小企業經營狀況集中惡化的問題,相關救治措施也在陸續擬議中。客觀地講,諸如“國家中小企業銀行”等措施的擬定,固然有助于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但是類似的舉措不乏短期應景的性質。其長期的政策效果和社會普惠狀況未必理想。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關鍵還是市場化,也就是實現商業銀行的市場化經營。目前中國實行對商業銀行準入管制制度,這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業銀行的競爭沖動與業務創新。
與國內屈指可數的銀行數量相比,美國除去花旗等大型銀行外,還有上萬家的社區小型銀行。這些小型銀行為了自我生存發展,想盡一切辦法去尋找空白市場機會,為資金供求雙方提供豐富的服務產品。市場競爭之下,自然再無集中的體制性融資困難問題了。
事實上,國內剛剛誕生的一些中小銀行已經把競爭帶來的體制活力演繹了出來。在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省,商業銀行的競爭較為激烈,其服務意識也走在了同行的前列。在這一市場氛圍下,商業銀行不僅青睞“大型客戶”,而且對小企業也紛紛伸出了“橄欖枝”。
以寧波銀行為例,這家銀行就明確是以小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而與貸款給中小企業“風險大、效益差”的一般看法不同,其經營業績斐然。截至2008年一季度,該銀行不良貸款率僅為0.35%,撥備覆蓋率為364%,位居行業翹楚。寧波銀行對小企業客戶“人棄我拾”的戰略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與其精準、獨到的細節操作不無關系。
可以說,所謂的中小融資難問題只是一個表象,其實質是市場競爭的倒逼機制付之闕如。當占據國內銀行業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的國有銀行,出于自身經濟利益,而不斷地裁撤基層分支行時,又怎么可能避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不出現呢?
□火曼(上海 經濟學博士)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