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世錦:通脹壓力大漲勢可控制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30日 08:15 人民網—人民日報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談年中經濟走勢 本報記者 龔雯 內外沖擊多 基本面仍好 記者:對2008年中國經濟走勢,人們在年初產生過種種猜測和疑慮。時值年中,您認為上半年我國宏觀經濟運行有什么特點? 劉世錦:半年過去了,經濟增長中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比我們原先估計的還要多,影響還要大。先是南方雪災,又有汶川大地震,美國次貸危機的沖擊仍在持續,全球油價、糧價暴漲,國內煤炭等資源類產品價格大幅上升,越南近期也出現經濟和金融的嚴重波動。面對這些不利影響,我國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勢頭,基本面仍是好的。經濟發展有了一些積極變化,比如:凈出口增速減緩,相應減輕了外匯儲備增長過快的壓力;居民消費保持了較高增長,在內需中的作用有所回升;結構調整、產業轉移和技術進步的速度加快,增長質量有一定改進,等等。 通脹壓力大 漲勢猶可控 記者:盡管半年來國民經濟整體向好,但存在的一些問題和風險值得高度關注,其中最突出也最牽動人心的是通脹壓力較大。 劉世錦:物價上漲從來都不會是單一原因,但在某個特定時期,仍可找到導致物價上漲的主因。我認為,在這一輪物價上漲過程中,最需關注的是要素成本上升。近年來,勞動力、土地、水資源、能源、原材料和環境等要素成本上升幅度相當大,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隨著人均收入水平持續提高,過去許多年生產要素低價供給的格局基本結束。比如,一些地區出現“民工荒”,并不是因為中國現在真的缺勞動力,而是用過去的工資和福利待遇水平很難招到人了。二是部分要素價格扭曲的狀況難以為繼。特別是在能源和原材料價格飆升的背景下,人為壓低其價格的局面越來越舉步維艱,典型的例子是原油和成品油價格倒掛,電煤價格大幅上升而電價基本不動,生產企業經營陷入困境,更不要說盈利了。三是我國經濟對外依存度較高,國際原油、礦產品、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暴漲不能不影響到我國相關產品的價格。今年這種輸入型通脹壓力,實際是全球要素成本上升在中國的反映。 記者:成本推動型的物價上漲給我國宏觀經濟帶來一定挑戰,5月份消費價格指數雖回落至7.7%,但仍明顯高于全年調控目標,這一勢頭是否可控? 劉世錦:本輪物價上漲集中反映了現階段我們在發展階段、體制轉軌和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考驗。物價上漲過快,尤其是嚴重通脹,危害很大,必須堅決予以防止和化解。同時也要看到,這一輪物價上漲有其必然性和一定的合理性,把握得當,也會產生某些積極作用。比如,勞動力成本上升,提高了包括農民工在內的低收入階層收入水平,對調節收入分配差距,促進社會和諧是有好處的。矯正扭曲的要素價格體系,推進市場化改革,是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治本之策。適應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波動,將有利于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提升我國企業和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從這個意義上講,物價上漲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將促使我們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最重要的是,在以往長時期所依賴的低成本競爭優勢逐步減弱后,應通過進一步改革、開放和創新,形成資源有效配置和利用、可持續發展、以技術進步為基石的新競爭優勢。只要中央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實到位,輸入型通脹壓力撼動不了中國經濟大樹。 調控防大落 找好平衡點 記者:您覺得下半年宏觀調控的大方向和著力點是什么?如何把握治通脹與促增長之間的關系? 劉世錦:應對這一輪物價上漲,要有中長期的戰略考慮,也要采取有效的短期措施,標本兼治,遠近兼顧。當前宏觀經濟政策的重點之一,就是要正確處理控制物價過快上漲與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系,找好二者間的平衡點。 首先,處理好從緊的宏觀經濟政策與防止經濟大起大落之間的關系。目前通脹壓力還相當大,從緊的貨幣政策和其他調控政策是必要的。但要認識到,貨幣政策對成本推動型通脹的作用較有限。由于近期不利因素增多,下半年宏觀調控的重點、節奏和力度應因時因勢而調整,既要防大起,也要防大落,尤其要防止出現增長速度明顯回落、物價水平依然較高的局面。 其次,處理好可承受物價水平與理順要素價格體系、推進相關市場化改革之間的關系。形成以市場為基礎的要素價格形成機制是治本之策,但短期內可能加大通脹壓力,所以,相關改革的時機、方式和策略選擇至關重要。最近國家調整了成品油價和電價,緩解了生產企業的經營困難,并為今后的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創造了條件。 另外,處理好外需下降與擴大內需之間的關系。通過收入結構、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使經濟增長更多地建立在內需擴大的根基之上。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