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破產制度是柄雙刃劍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2日 09:31 南方日報
陳杰人 汶川大地震所導致的大量私人房屋倒塌損毀,讓“個人破產”這一近年來被提及較多的制度再次成為焦點話題。5月31日,全國人大財經委原副主任委員賈志杰提出,針對大地震中倒塌房屋的人無法償還購房貸款的情形,需要通過建立個人破產制度來解決。這一提議得到了知名學者的響應。 所謂個人破產制度,通俗地講,就是某個人在其個人資產無法償還自有全部債務時,通過法定程序宣布其破產并核銷債務的法律制度。在裁定破產后的一定時期內,破產人只有權享受基本生活,不得進行奢侈消費和商業行為。雖然“破產”說起來不好聽,但實際上,這一制度有利于保護資不抵債的個人免受無休止的追債,從而保護這個人的相關利益和生存的可能。對這次地震受害者而言,他的房子雖然倒塌了,但在法律上他仍然要還房貸,即便現在沒錢,以后任何時候有錢都需要還。如果實行破產制度,則可以依法宣布他破產,銀行除了在他的現有資產中剔除必要的生活需要和撫養家庭成員的需要后,有多少收多少,從此不再追索債務。 在中國,俗有“父債子還”的文化傳統,它實際上賦予了個人債務的無限責任。但考慮到人的生存需要和特定情形下還債的難度,確立個人破產制度,的確是比較理性的選擇。正因如此,個人破產制度近年來被中國理論界呼吁較多。但問題是,對于中國這個年輕的市場經濟國家而言,尤其是考慮到中國市場化程度不夠全面和深入,輕易建立個人破產制度,恐怕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和信用社會的建立。個人破產制度是柄雙刃劍。 個人破產制度最早起源于古羅馬,當時羅馬帝國商品經濟發達,當債務人無力清償債務時,經兩個以上債權人申請,或由債務人承諾以其全部財產供債權人分配后,裁判官則可扣押債務人的全部財產悉數變賣,公平地分配給各債主。經過了長期的發展,個人破產制度已經成為很多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基本民事制度。但考察這一發展歷史可以發現,個人破產制度是建立在商品經濟的基礎上,它的制度設計出發點就是個人的商業行為而非普通民事行為。從保護債權人、債務人和社會經濟秩序穩定三個方面考慮,在無法做到完全公平的條件下,個人破產制度是一種無奈之下的“次優選擇”。 個人破產制度能夠保護債務人也就是破產者本人免遭無休止的索債局面,不過,和公司破產制度一樣,它也容易成為債務人惡意逃廢債務的最佳法律借口。如果輕易確立個人破產制度,很多人就可能事先惡意借貸并大肆浪費,爾后通過破產而逃避債務。正因如此,個人破產制度確立的前提,是一個國家或者特定社會個人信用發達,使多數人不敢輕言破產。在中國,一方面市場化遠未完全發達,個人的很多債務并非因商產生;另一方面,個人信用制度很不發達,從個人信息體系的建設到信用意識的培養再到信用價值的具體化,都遠遠不夠。如果輕易確立個人破產制度,很可能好心辦壞事,使剛剛開始建設的我國個人信用體系毀于一旦,同時催生大量呆賬壞賬。因此,中國目前暫不宜建立個人破產制度。 回到汶川大地震的房屋損毀問題而言,我認為,并不一定要靠個人破產制度來解決。在中國,銀行業尚停留于“政策市”,既然國家過去可以為那些銀行的呆壞賬動輒提供數百億計的注資和扶持,這次同樣可以用特殊政策的辦法處理這些特殊問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