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明的拯救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6日 16:58 財富時報
足夠公開透明的信息傳播已成為政府和民眾有效應對危機不可或缺的條件 -本報記者 許可新 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災后救援工作還在緊張進行著,全國民眾也都在通過各種信息渠道關注著這次巨大災害。從歷史經驗來看,對于一場突發性災難相關信息的即時公開,對于有效推進災后救助具有深遠影響。而此次中國政府對災情的全方位公開發布,也受到社會各方的廣泛好評。就此,《財富時報》專訪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信息公開條例》)的參與制訂者、北京大學公眾參與研究中心主任王錫鋅。 5月1日,《信息公開條例》正式實施。這部法規被有關方面寄予厚望——在一個經濟高速發展、社會日新月異的新興國家,政府施政信息公開的法治化,將為民眾知情權的舒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而民眾的知情權恰恰是監督政府行為、提升政府效率必不可少的基礎。 此次震后不足一小時,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就開始了抗震現場直播報道。國務院新聞辦更在災后數天內組織多次有關新聞發布會,使災害現場的信息第一時間得以公布和傳播。民政部救災救濟司司長王振耀在接受央視采訪時更明確肯定媒體在此次救災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稱政府部門有些救災工作部署就是參照新聞媒體有關報道及時調整的。可見,在信息公開透明環境下形成的真實有效的新聞傳播,對于提升政府施政效能,益處良多。 《財富時報》:您如何評價政府在這次震災中的表現? 王錫鋅:政府在應對這場由自然災害導致的公共危機時,自上而下高度重視,對信息的釋放也及時、充分。 一方面,近幾年政府信息公開意識越來越強烈,從5月1日起開始實施《信息公開條例》后,政府在信息發布的及時性和廣泛性上都值得肯定。 而2007年政府實施的《突發公共事件應對法》對危機管理作了制度上的安排。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經歷了非典、禽流感、南方的冰雪災害一系列事件后,政府處理危機管理的能力和心態也越來越好了。 當然,各個部門發布的災情信息還有一些不統一的地方。這固然有突發事件本身的原因,但從體制上看仍然存在部門職能不一致、統計標準不一致、處理信息能力不一致等問題。 《財富時報》:在突發事件中,信息的及時公開有什么樣的作用? 王錫鋅:常態社會中,信息有助于人們了解政府如何管理社會生活;在突發事件發生后,信息變為人們成功應對危機的一種技術乃至手段。 如果政府不能準確、及時、充分地披露信息,信息的供給鏈條就會斷裂,而公眾的強烈信息需求會催生出小道消息乃至謠言,這一點在非典期間已經得到驗證。 其次,及時、客觀、充分的信息披露能讓公眾客觀了解災害的影響程度,進而理解政府、采取行動協助政府、配合政府。因為公共危機不是政府自己的危機,是整個社會的危機。這種危機,要讓社會共同面對。 另外,受災民眾也需要了解信息以對自己的現實情況作出判斷。 《財富時報》:從信息公開的角度看,政府下一步的工作應該如何推進? 王錫鋅:首先,一定要保持信息形成有效的協調機制,不能多頭多口徑發布。公共危機發生后,人們會在短時間內依據信息作出判斷。一旦政府多個部門發布的信息有出入,人們會無所適從,甚至對政府信息的可信度產生質疑。 另外,除了對現有信息的披露外,政府還要提供一些有預測性、指導性、建設性的信息,讓災區民眾更好的自救互救。比如地震當天,因為電話流量迅猛上升,為了保證大家都能通話,工業與信息化部便呼吁大家打電話時長話短說,以利于通訊保持暢通。比如說,接下來災區可能需要一些應對公共衛生方面的指導性意見,政府應該及時跟進。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