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控趨緩 中國經濟開始軟著陸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9日 14:01 中國經營報
在美國次級債危機和國內調控之下,中國經濟在經歷五年時間的增長高峰后,終于在第一季度開始溫和回落。 4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第一季度經濟數據,中國經濟第一季度增長10.6%,3月CPI達到8.3%。隨后,央行宣布提高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繼續從緊。不過,與早前幾次調控措施出臺不同的是,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此次調控不是針對抑制需求,而是針對流動性過剩。 “不加息是因為擔憂經濟大幅下滑。這顯示出在從緊的同時,調控政策的靈活性。”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說。 溫和回落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多數經濟學家和分析師認為,第一季度經濟回落是健康的,而且是溫和的。 在2007年下半年以來的信貸和產業政策調控下,投資反彈得到控制。一季度投資同比增長24.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上是回落的。 在出口方面,借助于次級債危機的“冷凍”,第一季度出口3059億美元,增長21.4%,回落6.4個百分點。貿易順差414億美元,同比減少49億美元。 而在消費方面,延續了前期平穩增長的勢頭。第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0.6%,比上年同期加快5.7個百分點。 “第一季度經濟增長偏快得到了扼制,同時結構發生變化。我一直很樂觀,事實證明這是對的。投資得到抑制,出口回落,消費平穩,‘三過’矛盾得到緩解,經濟正在平穩著陸。”祝寶良說。 最新的國信證券宏觀經濟春季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增長已接近周期頂部的長期趨勢線,而前幾年的高速增長也形成調整壓力,因此從2008年起將進入兩年以上的周期性調整 。 “整個經濟的回落是溫和的,而不會太猛烈。第一季度的回落至10.6%,第二季度可能會繼續回落。因去年的基數太高了,是投資和出口的高峰。”這篇報告的撰稿人之一、國信證券宏觀分析師林松立說。 一幅經濟“軟著陸”的路線圖清晰可見——資本市場率先于實體經濟回落,上證綜指從2007年10月份的最高點至今,跌幅近50%;隨后,出口部門增速回落到20%左右,而且未來將繼續回落;最后是通脹和經濟增速的回落。 不過,令調控者煩惱的是,第一季度CPI達到8%;PPI同比上漲6.9%,比上年同期高4.0個百分點。通脹似有“水漫金山”之勢。 “問題的關鍵是,在整個經濟軟著陸過程中,如果政策不當,過猛了,容易造成經濟的下滑,而通脹慢于經濟增速的回落,就可能出現滯脹。”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說。 趙錫軍提出另一個難題是“流動性過剩”。“第一季度貿易順差414億美元,但是外匯儲備增加了1539億美元,扣除外商直接投資,我估計有1000億美元左右規模的‘熱錢’進入,這給調控加大了難度。” 靈活調控 4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在強調“雙防”的同時表示,要密切跟蹤經濟形勢新變化,把握好促進經濟增長與抑制通貨膨脹的平衡點,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市場預期,盡管從緊貨幣政策基調不變,但是隨著經濟回落,促進經濟增長可能走向調控前臺,中國經濟調控政策已經進入一個靈活的相機抉擇期。 4月16日,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出臺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張立群研究員表示,此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不是針對抑制總需求,而是針對流動性過剩。目前的主要問題是外匯儲備增加較多,結匯壓力較大,各類存款增加較多通過提高存款準備金率能直接有效回收流動性。 張立群認為,目前的價格上漲與總需求變化之間當期的聯系不緊密。“我們可以觀察到,第一季度CPI同比上漲8%,PPI同比上漲6.9%,價格在不斷上漲;但是扣除價格因素,投資實際增速是回落的,同時出口增速也在回落,所以總需求增速實際上是回落的。” 張立群表示,目前的價格上漲還是結構性的,不是通貨過多所造成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食品價格上漲較高;二是翹尾因素影響較大,這是一個特殊現象;三是隨著下半年翹尾因素減少,豬肉等農產品供給上來后,價格將會回落。“所以2008年前高后低的價格走勢是很清楚的。”張立群說。 種種跡象顯示,2月CPI8.7%水平將成為本年度的通脹高峰,未來通脹會回落,政府與學界對通脹的承受度再次提高。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正在密切關注經濟的回落和出口需求下降,一旦外需降幅較大,將隨時啟動內需。 摩根大通中國區研究主管龔方雄博士認為,隨著通脹水準下半年逐漸回落,政府的政策焦點應轉向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和維持金融市場的穩定。 張立群表示,一旦出口增幅較大回落,就需要適度擴大內需彌補,這樣才能保持總需求大體穩定的增長,并支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從我國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來看,擴大內需的潛力巨大,應對外部需求減少的回旋余地也大,但需要觀察外部需求會回落到什么程度,宏觀經濟必須相機抉擇,適時適度。”張立群說。 在未來的調控選擇上,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未來以加息為主的“內部緊縮”手段將會較少運用,而會更多的運用針對流動性過剩的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同時以人民幣升值為主的“外部緊縮”手段將會繼續重點運用。 “未來繼續推出嚴厲從緊政策的可能性在降低,調控會更加靈活而且適度。可以說,最嚴厲的宏觀調控已經過去!”一位公募基金的投資總監對記者說。 中國經營報記者:劉曉午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