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垃圾誰買單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14:09 《理財周刊》
文/ 本刊記者 江南 實習生 程亮亮 河南始祖山的“華夏第一祖龍”,以弘揚中華文化大肆鼓吹開始,結果變成違規建筑,被指破壞生態平衡,被迫停建告終;山東濟寧歷時13年規劃,要建中華文化標志城,消息剛剛公布,便惹發熱烈討論,聲討聲不絕于耳。 兩件事情有一定的可比性,它們引申出來的一個共同問題是:誰為這些文化垃圾買單? 今年的兩會上流行一句話,叫“決策失誤造成的損失高于腐敗”。沒錯,可想而知,如果“標志城”300個億投下去,即使虧得精光,有關官員一句“就當交了學費了”便可推搪,進一步說,甚至可能憑借當初的一片慶典熱鬧勁升官。 在采訪中,記者更從當地官員中聽到一種普遍的說法是:“廣大民眾對于什么是文化產業并不是很清楚,而且像這樣大的文化產業項目,大眾接受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舉行民眾參與的聽證并不是很可行。” 我們認為,這種想法是典型的官本位,蔑視民智、民主,跟中央提倡的政治體制改革方向截然對立;納稅人辛辛苦苦交錢,當官的一句話就敢花出去,這樣的執政傾向讓人深感憂慮。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