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中原為何鮮明地提防過熱防通脹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 12:05 中國經濟時報
——訪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研究員 -權威訪談-本報記者 李慧蓮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在黨的十七大之后,溫家寶總理在3月5日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要把防過熱、防通脹當做今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兩防”也就成為兩會代表們熱議的話題之一。如何理解“雙防”任務的提出及政府與此相配套的各項宏觀政策?中國經濟時報請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研究員進行了解讀。 經濟過熱和通脹的風險加大 中國經濟時報:溫家寶總理此次重提“兩防”,并且把今年的GDP增速的預期目標定為8%、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去年水平,您對此的理解是什么? 盧中原:按我的理解,這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國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價格由結構性上漲轉為明顯通貨膨脹的趨勢有所抬頭,主要表現在投資增長偏快、資金流動性過剩、貿易順差偏大、資產價格漲幅偏高和節(jié)能減排形勢嚴峻,最為突出的就是消費價格漲幅明顯提高。 拿價格形勢來說,2007年出現的價格上漲問題比預想的要嚴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一再創(chuàng)新高,全年消費價格漲幅達到4.8%,明顯超出年初的預期控制目標。雖然當前價格上漲總體上具有結構性上漲的特征,即主要由部分食品價格漲幅過高而推高消費價格,但是,這種結構性價格上漲演化為明顯通貨膨脹的趨勢正在抬頭。去年8月以來,在消費價格加快上漲的同時,工業(yè)品出廠價格和生產資料價格漲幅開始提高,上游產品向下游產品傳導的漲價壓力有所加大,非食品價格指數也開始走高,12月達到1.5%,這是應當特別注意的。 此外,2007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24.6%,仍然處于高位運行的態(tài)勢。令人擔憂的是,投資這種高位運行是以近些年在建項目總規(guī)模偏大為基礎的,加上新開工項目增長加快,因此容易造成投資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這是以往推動經濟升溫并導致全面過熱的重要根源。在資金流動性過剩和銀行改革步伐加快的背景下,銀行既有較高的放貸積極性,又有寬松的資金來源,必然導致信貸增長過快。2007年上半年信貸投放規(guī)模就已經完成了全年預期調控目標的86%,迫使中央銀行在第四季度采取比較嚴厲的信貸數量控制。盡管2007年10月份以來新增信貸開始明顯減少,但是前期信貸增加過猛與偏大的在建項目規(guī)模相互交織,還會對投資增長帶來較大的后續(xù)影響,因此依然不可掉以輕心。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保持高增長有相當的合理性吧,要不然如何理解這一現象?過去三年政府雖然把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都定在8%左右,但實際上都實現了兩位數增長,2005-2007年GDP增速依次為10.4%、10.7%和11.5%。 盧中原:近些年經濟增長的速度攀升,當然有合理的推動因素。例如,以改善居住、出行和交往條件為特征的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拉動產業(yè)結構升級,工業(yè)化和城市化加速,市場化改革逐步深化,民間投資日趨活躍,中西部投資和經濟增長加快,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出現新態(tài)勢,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開放型經濟更加壯大,低成本比較優(yōu)勢進一步得到發(fā)揮等等,這些都有利于經濟發(fā)展空間擴大。 中國經濟時報:依你看,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風險? 盧中原:客觀地分析,當前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風險有所加大,既有國內原因也有國際輸入的原因。例如,這一輪居民消費價格持續(xù)上漲,主要是受國內外農產品(28.70,0.00,0.00%,吧)市場短期波動和成本上升、特別是國際市場糧價大幅上揚等因素影響,引起國內糧食、豬肉、食用油和蔬菜價格漲幅過大;國際石油價格高企和國際資金流動性過剩,也容易推高國內生產成本,加大國內資金流動性過剩和通貨膨脹壓力。 宏觀經濟容易出現過熱的傾向,還有增長方式粗放、經濟體制和市場機制不健全等原因。一方面,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污為特征的粗放經濟增長方式,還沒有根本改觀。另一方面,在政府職能、考評體系、財稅體制、資源價格體系和土地管理體制等關鍵領域,改革進展還比較遲緩,政府直接干預資源配置、導致速度攀比和低水平擴張的體制誘因還沒有根本消除,這就容易導致不計成本、不顧資源環(huán)境代價的高速度。 今年面臨各級政府換屆,我們還應注意防止行政干預導致的新一輪投資高漲。如果不合理的推動因素過強,就很容易引起投資需求膨脹,刺激經濟升溫,并拉動投資品和消費品價格普遍持續(xù)上漲,經濟運行就會再次陷入全面過熱和嚴重失調,走不出大起大落的惡性循環(huán)。因此,對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風險務必保持高度警惕。 總體來講,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有的帶有短期特點,可以通過靈活調整短期宏觀調控政策加以緩解;有的則反映了體制性、結構性和國際分工變化的深層矛盾。比方說,國際制造業(yè)向我國加快轉移,既帶來新的發(fā)展機遇,例如有利于擴大就業(yè),推動經濟快速增長;也帶來一系列新挑戰(zhàn),例如低附加值的加工貿易出口增長較快,造成貿易順差越來越大,等等。這些深層次矛盾,只有通過加快改革和結構調整等中長期努力才能根本解決。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