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區競合的大國氣象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5日 19:44 中國經濟時報
-包月陽 在500萬分之一的中國地形圖上,大約3/4的國土以黃褐色為主調,1/4的國土以綠色為主調。刨去黃褐色中的小部分“綠洲”,中國國土約有2/3是山地和丘陵。青藏高原向東南延伸出若干條山脈,形成了西高東低的地勢,河流也大多呈自西向東的流向。青藏高原這座地球上最高的屏障阻斷了本該長驅直入滋潤中國西北的印度洋暖濕氣流,形成了中國西部大片干旱半干旱氣候區;中西部的大片山地以及遠離海岸線又使其與外界交流相對不便。 中國的這種地理格局一直影響著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直到21世紀的今天。即使在中國整體進入工業化加速發展的最近幾年,資源稟賦的差異仍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雖然縮小地區差距的努力已經持續多年,目前中國各地區發展表現出的差異仍遠遠多于相似的特質。 不過,差異或差距已遠遠不能描述中國當下的區域發展格局。當中國經濟時報的數十名編輯和記者研究了過去幾年尤其是2007年以來的各省市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及剛剛確立的新的發展思路后,我們發現,以十七大后各地新組建的黨政領導班子開始施政為標志,中國的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進入一個嶄新階段,大江南北、大河上下,正在展開一幅地區競爭與合作的壯麗畫卷,這幅畫卷體現出一種宏大、豐富的大國氣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2004年-2005年,中國出現了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格局:區域增長重心向北轉移,區域發展差距有所縮小,區域產業分工有所深化,區域合作步伐加快。2006年-2007年,這些基本趨勢沒有改變。但這兩年發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將對今后的區域經濟發展格局產生實質性影響。首先是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及迅速崛起,然后是2007年中央相繼批準成立成都、重慶、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四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加上此前中央陸續出臺的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我們似乎可以說,中央已經基本完成了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總體布局。 在此總體布局下,地區之間的競爭仍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條主線。 國外研究者一般認為,中國實行的是政治上的集權、經濟上的分權體制,經濟上的分權主要是指財政的地方分權。財政上的地方分權是多年來地方競爭的重要內在動力,這種地方競爭又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事實上,地方競爭不僅與財政分權有關,也與多數地方官員的責任感、事業心有關。我所認識的地方官員從省級領導到縣級領導,責任感和事業心大都很強,而他們的責任心也并非都與升遷的壓力有關。有些地方領導即將退居二線,仍然雄心勃勃地想干幾件有益于當地發展的大事。 地區競爭首先表現在產業結構的同質化,我認為這有相當的合理性,因為不同市場主體進入相同投資領域是市場競爭的必要條件。地區競爭還表現為施政口號上的同質化,這一點似乎是新表現。譬如,十七大后,地方領導普遍強調“解放思想”這個詞匯,已知的使用這個詞匯頻率較高的地方領導就有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廣東省委書記汪洋、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安徽省委書記王金山、河北省委書記張云川、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儲波、廣西自治區黨委書記郭聲琨等等。當然,各地區領導所說解放思想的內涵并不完全一樣,有的著重點在加快發展速度,有的著重點在加快結構升級,但解放思想四字在各地無一例外都表現出一種緊迫感。可以預見,地區之間的競爭在若干年內仍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而地區分工的深化和資源、環境約束的日益增強將加大地區競爭的力度,豐富地區競爭的形式和內容。 另一方面,地區之間的合作成為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中的另一條主線。這一點,從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經濟區及其周邊省份合作的活躍程度就可以感覺到。泛珠三角經濟區居然“泛”出個9+2,相關省區如果沒有高度的合作熱情是無法解釋的。地區之間日益密切的合作表現出地方官員的施政理性。天津濱海新區的強勢崛起,成渝及武漢、長株潭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啟動,必將為今后的地區合作增加熱度。 中國的地區競合是以地區資源稟賦差異以及與此相關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為基礎的。從工業化和城市化兩個主要指標看,中國地區之間的差距甚至大于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總體上看,我國尚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完全實現工業化進程可能需要到2021年前后。2005年,東部10省市已進入工業化后期的前半階段,東北地區進入工業化中期前半階段,而中部和西部尚處于工業化初期的后半階段。長三角、珠三角已處于工業化后期的后半階段,環渤海地區處于工業化后期的前半階段。從省級單元看,京、滬、津三大直轄市已經實現了工業化,而西部個別省份剛剛進入工業化初期。城市指標同樣表現出巨大的東西部差異。 因此,東、中、西部各有各的煩惱,經濟區內部各省的煩惱也各有不同。總的說,中西部地區省份遭遇的是“成長中”的煩惱,東部發達省份面對的是“長成后”的煩惱。中西部更強調發展是第一要義,東部更強調發展的前提是科學發展。不同的煩惱決定了東、中、西部省份之間的經濟合作多于競爭,相似的煩惱決定了東中西部內部各省之間的競爭多于合作。 我們相信,在科學發展觀的大旗下,在中央政府統籌各地區發展的戰略框架下,地區之間的競爭也好,合作也好,都會打下協調的烙印,共同演繹中國經濟在新起點上的新的輝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