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號提案觸及資本市場實質了嗎?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4日 07:27 東方早報
早報特約評論員 閔儂 在今年“兩會”上,由民建中央提交的“一號提案”———《關于完善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稅收政策的提案》,成為舉國關注的焦點。 這份“提案”描述了當前我國資本市場中稅收政策存在的一些問題:首先,程序上缺乏明確法規,以至于去年“5·30”印花稅上調政策的決策程序被市場主體廣泛詬病;其次,實體上缺乏公平原則。目前一級市場投資者交易不納稅,二級市場國債投資者交易不繳稅,股票投資者交易要繳納較高的印花稅。此外,對于股票紅利,個人和機構投資者要交紅利稅,但國家股和法人股不交;最后,稅收政策導向不明顯,突出表現為股票紅利要繳稅,但買賣獲得的差價不用繳納所得稅,這會鼓勵投資者從股票差價獲利而不是長期持有并獲取紅利。 該“提案”也敘述了治理這些問題的辦法:首先,設計差別比例印花稅稅率,改買方納稅為賣方納稅。其次,取消按紅股面值20%計征所得稅的規定,對紅股(即紅利)在分配環節不征稅,而在變現環節征稅。最后,適時開征“證券所得稅”,并考慮對長期投資者的所得實行較低的稅率,對短期投資者的所得按照一般所得征稅。為了鼓勵和保護個人投資者長期投資,該提案還建議:以持券期的長短為標準,將資本利潤和炒作利潤區別開來,給予資本利潤減半征稅的優惠,以保證中長期投資者的利益。 應該說,這份提案基本厘清了證券市場在稅收環節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且提議也符合國際上成熟資本市場的慣例。然而,我們也不得不遺憾地看到,這份提案存在一個重大的缺陷即在于就“稅收”談“稅收”,忽略了一個重要的邏輯大前提,那就是我們當前的資本市場并非成熟資本市場般具有紅利投資價值,也還不是長期有效市場。 我們認為,成熟資本市場之所以能有效配置資源,其前提正是它是一個“正循環”:企業上市融資,投資者擇優購買,于是資源自動流向優質企業,而判斷哪個企業優秀\哪個企業差勁的重要依據,就是企業的連續盈利并且分紅能力。只有企業不斷回報投資者,才會得到大眾信賴。若年度現金分紅占股價的比例跑不贏一年期存款的利率,這家公司就不能算“藍籌”。像中國平安、浦發銀行這樣分紅沒有或者極少,就想天量再融資的公司,將遭到不可想象的抗議。 可是目前的現狀是,截至2006年底,歷年來給流通股東的現金分紅總計不超過2000億元,甚至不夠付2007年的印花稅!經濟學家斯蒂格里茨講過,假如銀行貸款利率超過20%,那么這個國家所有的商人都要從事非法生意,否則誰也做不下去。通過高額印花稅和傭金來鼓勵投資者長期持有也將陷入這個悖論,沒有分紅,稅收又高,怎么辦?于是,內地資本市場形成了一個迥異于成熟市場的“負循環”:投資者唯有期望股票上漲獲利,而且必須是能覆蓋高額稅收的暴利,只能不斷打聽消息高拋低吸,只能放棄所謂藍籌股追逐題材股、重組股,只能期望上市公司能“送股填權”而不是分紅;在這種投資氛圍下,上市公司當然樂得進一步減少現金分紅,轉而“高送配”。股市焉能不過度頻繁交易?焉能不日益偏離和喪失其基本功能? 因此,必須“有紅利收入”在前,才能降低“紅利所得稅”,改征“證券所得稅”在后,否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在當前上市公司盈利和分紅能力均嚴重不足的前提下,理當先減輕投資者負擔,改印花稅雙向征收為賣方納稅,將紅利所得稅改為變現時征收,并將此兩稅均給予長期投資者優惠。然后出臺鼓勵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的政策,如將再融資資格與歷史派現規模掛鉤,才有望扭轉“負循環”的不良現狀,還資本市場的長期有效性。 我們也希望中國能有“巴菲特式”的長期投資者,可是我們首先要有運通、吉列、GEICO、可口可樂這樣的公司。僅靠調整稅收制度,實現不了資本市場的這個宏偉目標。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