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破下游壟斷 保護上游生產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2日 08:10 大洋網-廣州日報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句話用在一些壟斷企業身上再合適不過。在石油巨頭屢次上書哭“窮”之后,有關財政補貼的消息也不時傳出。2月28日,中石化相關負責人透露,雖然2007年中石化年報尚未審計出來,但煉油板塊巨虧超過往年是不爭的事實,而實際上,政府財政補貼中石化,除了彌補煉油虧損,還為了彌補中石化煉化行業連年來近2000億元的成本投入。 煉油巨虧是不爭的事實。眾所周知,去年國際油價一路走高,由于我國成品油價格尚未放開,在成品油價格和原油價格倒掛的市場形勢下,“中石化旗下煉油企業每生產1噸成品油大約虧損1000元人民幣”的說法似乎并不是虛張聲勢。也正是基于此,政府才連續幾年給予中石化財政補貼。 但是上游煉油企業的虧損絲毫不影響中石化的盈利。據新華社引述中石化高層人士表示,該公司2007年凈利潤增至700億元,2006年為506.6億元。煉油行業巨虧,可整個企業依然賺得盆缽滿盈,個中原因不言自明,那就是下游的壟斷銷售為石油巨頭們贏來了巨額利潤。 中石化的這種盈利模式現如今幾乎是所有壟斷企業的共性,一方面上游生產企業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成本影響,不斷面臨著虧損的境地;另一方面下游的流通銷售領域依靠著壟斷地位,坐收巨額利潤。石油行業如此,電力行業也是如此。上游的發電企業受煤炭上漲的影響,成本大增,然而電網卻被電力公司壟斷,市場獨大。 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很大程度上源于流通領域市場競爭的不夠充分。流通環節推行市場機制,引入公平競爭,這是市場經濟的屬性要求,因為只有競爭才能帶來效率,才能優化市場選擇。然而,擺在我們面前的最大問題是:在流通市場上,大多是壟斷企業把持一切,所謂的市場競爭通常也只是壟斷企業之間的利益瓜分。而且這種壟斷,并不是通過充分的公平競爭,最后由市場所選擇的優化結果,而是通過行政壟斷機制,排除了市場競爭的“沒有選擇的選擇”。 這種非市場壟斷所帶來的結果自然是企業的類行政成本大大增加,而增加的成本最終又會轉嫁到消費者頭上,于是我們不得不隨時面臨著電、油等價格的上漲,而他們漲價的最好借口就是上游生產成本的增加,卻絕口不提壟斷的優勢。 國際原材料價格整體上還處在一個上升的通道中,這無疑給我們很多的生產企業繼續帶來成本的壓力。要化解這種壓力,一個有效的途徑就是打破下游的壟斷,由市場的公平競爭來消弭壟斷所帶來的高成本。此舉,既能有效保護上游的生產企業,畢竟源頭的生產是關系著國計民生的大事,又符合市場經濟的要求,因為壟斷的利益集團是推進市場改革的最大阻力。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