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糧食危機不是中國的錯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1日 15:15 經濟觀察報
芮秉游 李平 任潔 美國斯坦福大學保羅·厄里克(PaulEhrlich)博士,是該校保護生物學中心主任,同時也是該校從事人口研究的教授之一。作為警示公眾關注人口爆炸及資源缺乏問題的先行者,厄里克博士曾就這一主題與他人合著過多本著作,其中包括《食品安全》、《人口和環境》、《人口、可持續性及土地承載力》等。 經濟觀察報:國際社會認為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在這輪全球糧食危機中扮演了負面的角色,您怎么看? 厄里克:中國對肉類需求的上升,無疑是推動糧食價格上漲以及飼料需求增加的重要因素。中國人口多,食品需求增長迅猛,不可避免地會對全球食品供應產生影響。但是,這輪糧食危機不是中國的錯,是一輪全球化的危機,幾乎可以追溯到所有反應遲鈍的政府。相較于美國政府,中國的領導人反應要快速得多。 經濟觀察報:世界是否將進入高糧價時代?高糧價對中國和美國經濟以及整個世界產生怎樣的影響? 厄里克:世界將進入高糧價時代。恐怕糧食產品價格的調整對中國的影響大于美國。美國對食品價格上漲的承受力大大強于中國。 中國像油田等工業生產消耗大量的水,導致水資源的短缺。此外,中國可能還存在其他更為嚴重的問題,進口食品也會變得更加困難。食物價格上漲肯定會對大部分人口形成打擊。如果食物緊缺愈演愈烈,中國過去20年膳食質量持續提高的局面,將可能逆轉。 不過,中國能夠依靠外匯儲備克服大多數困難,因此相比于其他發展中國家而言,情況稍好。 經濟觀察報:在這次糧食危機面前,您對中國有什么建議? 厄里克:這是一場緩慢的、長期的,并非一般意義上的危機。為了使中國農業體系盡可能地具有可持續性,要減少對礦物燃料、人造化肥以及農藥的依賴。此外,努力預報氣候走勢,并盡快適應氣候的變化也很重要。還有,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必不可少。當然,中國人口政策越早獲得成功,人口下降開始得越早,回旋的余地就越大。 經濟觀察報:多個國際組織表達了對世界糧食供應形勢的擔憂。國際糧食供應現狀如何? 厄里克:過去十年,糧食儲備一直處于很低的水平,不足兩個月的結轉庫存。這一方面是因為利用糧食喂養牲畜的比重在一直增長,尤其是玉米和其他谷類。另一方面是因為發展中國家人民收入水平整體上漲,對糧食需求的增長速度快于糧食產量的增長速度。 另外,一些國際組織擔心,現代農業模式下,為了追求高產,勢必需要更多的水和肥料,這些因素將導致農業生產的不可持續。很多地區地下水很快就被耗盡,水壩被淤泥阻塞。 還有,很多國家種植的谷物品種單一,一旦遭遇病蟲害,必須噴灑農藥抵抗害蟲,造成土地和水源污染,同時對糧食產量的威脅很大。 全球變暖也是引發這些擔憂的主要原因。在亞洲大多數地區,稻米和小麥的生產環境已接近可承受的高溫極限,氣侯變暖對產量的沖擊非常大。 經濟觀察報:我們是怎么走到這一步的? 厄里克:過去的60年是以高速提高糧食產量,并使之超過人口增長為特征的年代。 針對糧食短缺,我們已取得相當大的成就,但是以上提到的這些潛在問題如果得不到緩解,將使我們獲得的成就付諸東流。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