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事業市場化不是甩包袱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9日 07:52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畢舸 據相關媒體報道,湖北省十堰市是全國第一個公交事業全盤民營化的城市,但由于沒有配套政策支持,政府未能用財政補貼等形式履行自己的公共事業管理責任,作為私營企業的公司與公益性的公交事業之間的先天沖突難以平衡,整個公交系統運行已基本停擺。 公交私營化,看上去似乎是市場經濟下的自負盈虧,且這一方式當初曾獲得多方首肯、并作為探索試點推廣。但目前的嚴重虧損反映出,如果把公共服務重擔單方面壓在私營企業身上,就會面臨投入巨大與企業化運營講求收支平衡的矛盾,造成公交事業民間化的難以為繼。類似的尷尬,也曾經出現在教育、醫療等多個領域,民營學校、醫院一度如雨后春筍般興起,也被政府視為引進多元資本發展公共事業的良好開端。但民營學校、醫院很快開始在公共事業福利性與市場管理有償化的天平上搖擺,要么成為以高收費維持高成本的貴族醫院、學校,要么雖因收費低廉廣受民眾歡迎,但自身卻背負沉重的虧損負擔。 公交事業,或者說帶有相當公共性質的任何一個領域,其市場化不是甩包袱化,不是政府徹底放手讓企業承擔其社會功能,不應忽視其背后的福利保障、權利公平以及政府責任。醫療、教育等領域的保障性功能徹底喪失,社會發展陷入片面的市場完全主導軌道,最終是公平與效率的雙重低下。 在政府這一面,公交事業發展是剛性職責,是合法合理運用全體納稅人的金錢實行支付轉移,對社會基礎建設的全面支持。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發展,民眾有理由要求政府在公交事業上投入更多的公共資源,并將其作為衡量政府公共服務盡責與否的重要標準。 實際上,將所有國有公交企業改制為民營或外資企業,并非就進入了市場經濟的快車道。公交事業“賣光式改革”所陷入的最大誤區就在于:當某些地方政府欲將所有國有公交服務企業一拋了之,認為其轉換為民營或外資企業就完事大吉,卻從傳統行政保護下的國企壟斷走向另一種形式的壟斷—————市場壟斷。那些民營企業在“專營承包”等形式下,搖身一變,成為享受壟斷紅利的專斷者,以往國企的老毛病(效率低下、動輒漲價、挾壟斷以令民眾)復制于身,甚至更變本加厲。 無論是過去十多年流行于公共交通領域的“賣路權”,還是更早一些的國企私人承包制,都在反復提醒我們:委托-代理理論首先要保證監督主體的實質化,政府當仁不讓地要承擔這一職責,更要在政策扶持、市場監管以及適度財政補貼上,設計出更符合民本需求與公共職責的制度細節。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