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合同法》挑戰企業社會責任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8日 14:35 中國網
《勞動合同法》一出臺,各家企業就像被捅了的馬蜂窩,一派混亂。不管是新法前扎堆裁員的,還是新法實施后關門倒閉的。名氣之大,數量之巨,幾年罕見。面對《勞動合同法》的規制,企業如臨大敵,恨不得幾下就把“威脅”拆解掉,規避手段百花齊放,解雇、清退、重簽合同、轉派遣、斬斷工齡……。這些倉促決策也落了紛雜的身后事,就是大批員工的法律糾紛。仍記當年無數人對華為清退6000人的口誅筆伐,中國企業贏了里子輸了面子,企業道德和社會責任陷入低谷。 珠三角遭遇工廠倒閉潮、珠三角上萬企業面臨撤并、外資企業大規模撤資等駭人聽聞的新聞標題讓人驚呼,究竟是什么導致企業陣痛不斷,大批被解雇的員工也如雪上加霜,致使中國失業率急增,造成社會不安定隱患。《勞動合同法》一時成為眾矢之的。經濟學家張五常也跳出來打抱不平,拋出中國失業率逾百分之八恐怕是起碼的了言論。 企業將員工逼向了社會。從企業自身看,他們認為《勞動合同法》把更多的權利賦予了員工,更多的責任加諸于企業,勞資關系已經失衡。對于他們的嚴格規制使其要承擔更多風險,成本。趨利的企業自然選擇把風險轉嫁掉。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無可厚非,但對于職工來說無疑一場噩夢。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如履薄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質疑。在《勞動合同法》中草率決定的企業,不但損失了打造多年的良好企業形象,背上難以磨滅的罵名。美譽度和信任度也有所降低。就長遠看來,會損失更多的潛在客戶與員工,對公司造成更大傷害。 在一片倒的解雇潮中,一些中國企業卻致力于解決社會就業問題,看得更高,行得更遠。獲得了社會的認可和贊譽。如默默無聞的華夏恩三社會責任促進委員會,就是這樣一個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機構。華夏恩三委員會成立于2007年4月,是易才集團的重要組成部分。力圖圍繞社會就業與社會保障的促進,整合相關資源,開展公益事業,為社會貢獻力量。委員會分設社會工作事業部、殘障人士部、大學生事業部等幾個部門,在農民工、大學生及殘疾人就業促進等難題上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秉持這樣理念經營的企業也自然會有大作為,易才集團在勞務派遣行業發展迅猛,擁有覆蓋面最廣的全國化服務網絡,分公司甚至開到了新疆、西藏等偏遠地區,以其專業的服務解決當地企業人力資源及用工問題,并憑借其自身優勢短短幾年即躍升為派遣行業的龍頭。 事實再次立證了,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的“潛在寶藏”。《勞動合同法》考驗著企業的適應能力,也挑戰著企業的道德水準。如同做人,趨利的商人永遠只看眼前利益,斤斤計較得失,最后總會“盲了眼”。而胸懷疾苦、目光長遠、又體恤大眾的商人,才會成為被人敬仰、代代相傳的人物。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