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眾和人大應在政府監督上有所作為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8日 04:12 21世紀經濟報道
就在離新一屆的全國人大會議的召開還有十多天的時候,中共中央政治局陸續兩天就政府行政體制改革分別召開相關會議。2月22日,政治局會議討論了《關于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草案)》稿,并決定2月25日至27日召開十七屆二中全會,把該內容作為會議的主要議題之一;2月23日,政治局又在胡錦濤主席的主持下進行了第四次集體學習,內容是國外政府服務體系建設和我國建設服務型政府。 中央高層把政府行政體制改革和加強服務型政府的建設作為一項“緊迫”的任務,作為“國家主人”的社會公眾,特別是全國人大會議,更應該以此為契機,以“依憲治國”的要求,行使“國家主人”的權利和“最高權力機關”的職責及監督權。尤其是對平時公眾“議論紛紛”的政府部門及大權在握的“高級公仆”——各部委的部長主任的“行政作為”和“政績實效”,進行質詢、問責和評比打分。 根據我國的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在我國的國家機構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憲法特別規定:“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 但現實的情況是,在地方上,人們很少見到“主人”和“最高權力機關”對政府行政機關的作為和政績進行質詢和問責。這和中央高層在“憂患意識”、執政能力建設以及政府的行政體制改革上所再三表現出的高度的緊迫感和不同凡響的重要性,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對比。 相比過去的起步,今天社會公眾和各級人大在政府監督和問責上的“弱勢狀態”令人擔憂,這容易造成在當前各種利益集團空前的博弈中,公眾的權利和利益難以得到較好的維護。(廣東 沈曉杰)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