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錚:調結構取代減順差恰逢其時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02:56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評論 “調結構”取代“減順差”恰逢其時 本報記者 盧錚 從2007年年底開始,各方對外需放緩拖累中國出口的擔憂已悄然取代對順差過大的擔心。盡管今年1月我國出口同比增長26.7%,比市場預期的數據高出7.2個百分點,不少經濟學家還是認為,今年中國外貿前景黯淡。在主要發達經濟體紛紛下調2008年經濟增長預期、美國消費不振等情況下,這種擔心不無道理。 但分析人士認為,外需趨冷也成為我國出口過快增長的“減速器”,在某種程度上起到的效果與管理部門去年以來減順差的調控目標不謀而合,從而為外貿政策由“數量調控”向“結構優化”轉化創造了空間。 首先,從貿易國別結構上看,盡管對美出口大幅放緩,但在歐盟和新興市場需求熱度不減的提振下,我國出口并未出現驟降,而是呈現出溫和減速的態勢。 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美國的消費增長與中國出口增速難以脫節。據中金公司數據模型分析,美國消費增速下降1個百分點,將導致中國出口增速兩年內累計下降5—6個百分點。實際上,中國對美出口增速已大幅回落。今年1月,中國對美出口同比增長5.4%,而2007年11月為15.1%,12月為14.4%。 有專家表示,中國對美出口產品多為基本消費品。如果美國經濟出現滯漲,美國國內較先受到抑制的是住房、旅游及奢侈品消費,基本消費品的比重不會明顯下降,反而在替代效應的作用下有可能上升。專家預計,盡管中國對美出口有減速風險,但最終將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上。 同時,歐盟、亞洲經濟基本面仍保持良好,對華貿易平穩增長。1月份中國對歐盟出口同比增長33.4%,對日本出口增長13.3%。新興經濟體對華貿易需求也在上升。1月份,中印雙邊貿易總值增長76.7%,印度已上升為中國第9大貿易伙伴。對這些地區的出口較快增長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沖對美國出口增速放緩,有利于我國出口保持平穩增長。 其次,我國進口快速增加,去年四季度以來形成的 “外貿高增長,順差增長放緩”的格局沒有發生大的改變。 海關數據顯示,進口已連續4個月保持25%以上增長。其中,美國對華出口加速明顯,尤其是今年1月中國對美進口同比增長36%,較上月增幅高出18.8個百分點。 進口增加意味著國內需求上升,也可以削弱貿易順差的連續增長,從而緩解因經常項目順差過快增長帶來的外匯儲備增加壓力。同時,也可減少西方貿易保護主義者對發展對華貿易的指責,利于形成較好的國際貿易環境。 再次,貿易方式和商品構成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受國家調整加工貿易政策、擴大限制類和禁止類商品范圍的影響,中國加工貿易增長速度進一步放緩。今年1月,一般貿易進出口總值多年來首次超出加工貿易進出口總值。 從商品構成來看,我國出口商品繼續優化。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顯著增長,煤炭、原油、鋼材等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型產品出口出現明顯下降和回落的態勢。 由此看來,盡管前景不明朗的世界經濟環境為我國貿易政策制定增加了不少難度,但外需變化也“冷卻”了過熱的出口,促使長期滯緩的進口加速增長,促使貿易更趨于向內外協調和結構優化。從這個意義上說,“調結構”取代“減順差”成為今年外貿調控主要思路恰逢其時。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