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立偉:用中醫思維治療中國通脹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2日 00:31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評論員 張立偉 今年首月,兩個重要數據以歷史新高的姿態令人擔憂:當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以7.1%的漲幅創11年來新高;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8036億元,同比多增2373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且超過全年總量調控計劃的20%。一種觀點認為,應實施更加嚴格的貨幣緊縮政策。 中國正處于較高的通脹環境,兩個數據再次敲響警鐘,但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素,其中,CPI包含春節以及南方雨雪災害的雙重影響,而往年1月都是放貸高峰,今年的天量貸款是去年末大幅壓縮信貸和今年按照季度嚴格控制信貸等因素助推了這個高峰。盡管如此,行政部門和市場仍然對通脹保持更高警惕,現在的分歧是如何馴服通脹。 此次通脹具有全球性,即美元持續多年的寬松政策以及由其刺激發展中國家高漲的投資需求,令世界性的能源、資源以及資產價格飛速上漲。其次,由于氣候以及農產品能源化等原因,出現農產品全球性短缺,而中國加速的城市化占地和農民工拋荒、種植成本上升等,也令國內農產品供給不足。但中國也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國內消費不足,被迫外銷,但由于成本上漲和外需放緩,導致珠三角和青島等一些外資中小企業開始倒閉,就業面臨問題。目前中國通脹主要表現為與資源(能源、農業)有關的產業、資產價格、以基礎設施投資增長過快牽引的相關產品,最后傳導到服務業。而諸如汽車、電子、通訊、紡織等制造業都面臨嚴重過剩,價格下滑,出現了制造業的通縮趨勢以及宏觀經濟通脹共存的困境。 如何抑制通脹是一個類似中醫理論的系統問題,而不能是西醫的“頭疼醫頭”。貨幣的數量緊縮導致了結構失衡,即信用高的大客戶搶走貸款,而中小企業則難以獲得,或者支付更高的利率,這由民間融資成本高漲可以看出。這將導致握有大量信貸的大企業擴張投資,而中小企業生產困難或倒閉。繼續總量緊縮可能使這一趨勢惡化。當然,目前資本市場的巨額再融資可能被用來充當吸收流動性的工具,同時壓制大盤再次出現泡沫,但是這種功利性做法可能會破壞市場本身的規律。 其次,提高利率可控制投資和通脹,但提高儲蓄利率也會降低消費需求,使產能過剩更難擺脫。如果非對稱加息,提高貸款利率而不提高儲蓄利率就會擴大利差,使已經商業化的銀行有更大的放貸沖動,與控制貸款以抑制投資增長的愿望相違。同時,提高利率對中小企業和地產信貸積累了更大威脅。而美國的連續降息導致的利差倒掛,已令中國喪失更大加息空間,而中國又不得不控制通脹。 中國面臨的困境是,如何治療通貨膨脹的同時擴大內需。首先,產能過剩和外需不足導致制造業緊縮,產生失業問題,應該通過發展服務業減輕壓力;其次,停止要素價格改革,加速人民幣升值,降低輸入性通脹壓力和外匯占款放貸;其三,大幅提高對農業補貼,增加農產品供給,這是一個長期任務,目前的補貼不足以吸引農民從事經營性農業活動:第四,通過金融手段調控資產價格,防止大起大落。 升值以及產能過剩需要擴大內需配合,但要防止以投資替代消費,再次引發資產泡沫,出現日本式危機。應支持消費,貧富差距較大的中國消費潛力比當年已經飽和的日本市場更加強大,增加居民消費能力,一方面要增加收入,另一方面是降低公共服務的價格,如教育、住宅、醫療、公共交通等支出。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