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PI和PPI是否會循環上漲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1日 02:4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胡月曉 2008年1月,CPI和PPI雙雙處在近3年來的歷史高點。在CPI自2007年4月份突破3%的政策底線持續高位運行的情況下,PPI指數的持續攀升,引發了人們對CPI和PPI是否會相互推動、循環上升的通脹惡化局面的擔憂。果如是,中國宏觀經濟將被迫采取急剎車,對經濟的損害將非常巨大。但我們認為,CPI和PPI出現循環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雖然從表現形式上看,通貨膨脹都是一種貨幣現象,即過多的貨幣追逐過少的商品,但從其產生原因看卻并不一定是貨幣現象,經濟運行中也有可能出現因供求失衡導致的錢少物貴的現象。從本輪價格上漲的背景和實質原因看,本輪通脹在產生因素上,是不折不扣的一種貨幣現象。 本輪CPI上漲是在實體經濟領域供求基本平衡的情況下發生的,宏觀經濟運行也并沒有出現結構明顯失衡的現象。本輪CPI上漲更多的是一種貨幣現象,是貨幣發行過多的結果。貨幣發行過多引起資產價格的暴漲,資產價格上漲使得實體經濟活動中融資便利性增加,導致投資上升;資產價格上漲還通過財富效應引起消費需求增加;在更深層次上,社會收入分配差距擴大,高收入階層占有社會財富比例過快增長,這個階層追求財產性收入的結果,造成資產價格膨脹;追求消費升級的結果,造成奢侈品市場的旺盛,帶動一般物價水平的提高。貨幣發行過多→資產價格上漲→居民消費價格上漲,最終表現為通脹,上述聯動過程的先后順序和時間性非常明顯,從各國實踐看,中外莫不如是。 貨幣過剩導致對消費商品需求的增加,消費需求增加引起對生產資料等投入品需求增加,由于生產能力充足,生產資料市場于是就表現出產銷兩旺局面。如果貨幣過剩持續時間不長,市場預期心理因素沒發生大的變動,在一個生產資料供求平衡的市場上,生產資料價格不至于發生大的變動,就如2007年單單消費價格上漲一樣。市場價格最終是由供求狀況決定的,供求平衡的情況下出現價格普遍上漲,說明市場體系外的因素發生了變化,即貨幣發行過多最終傳導至生產資料領域。因此,PPI的上漲從根源傳導機制上看,也是貨幣發行過多的結果。 需要注意的是,PPI的上漲表現為供應增長跟不上需求增長的形式。從國際上看,進入新世紀以來世界經濟真實GDP增長率連續4年超過3%,中國經濟增長則連續6年超過8%,最近3年則超過了10%。經濟繁榮引起了對商品的旺盛需求,對各種生產資料的需求大為增加。從供給的角度,生產資料的生產受技術、資源限制不可能和需求同步增長,經濟運行過程中各部門間的結構也可能出現偏差。在貨幣流動性過剩充斥經濟體系各個角落的世界里,供不應求的商品價格立即上漲,進而供求平衡的其它商品也會跟著上漲,最終整體價格水平的上漲就不可避免。 通脹的根本推動因素是資本和勞動力成本。既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資本和勞動力的價格決定了一國宏觀經濟運行中的成本水平、真實價格水平。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中國的勞動力成本還將維持低成本的水平;貨幣流動性充裕的狀態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逆轉,故而資本的成本也較為低廉。在貨幣流動性過剩的情況下,市場利率的上升只能引起資金名義成本的上升。 在資本和勞動力真實成本維持穩定的情況下,CPI和PPI的上漲就不是互為成本推動的結果,而貨幣發行過多導致的名義形式的上漲。因而,此次PPI的上漲具有補漲性質。 由于本輪CPI和PPI上漲,是在貨幣流動性過剩情況下名義成本上升推動的結果,只有流動性回到正常水平,價格的上漲趨勢才會終止,需繼續加大流動性回收力度。同時,采用不對稱加息,減少利差水平,可使金融機構加強投資項目的審查,減緩放貸增長速度。 (作者系上海國際集團上海證券研發中心首席宏觀分析師)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