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格管制對抑制通脹作用有限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6日 10:45 經濟觀察報
王延春 去年以來,通脹壓力一直居高不下。近日,發改委監測數據顯示,1月份,肉禽蛋、食用油、蔬菜價格環比繼續上漲。物價的上漲,已影響到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生活。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1月16日發布公告,宣布12家生產方便面、小包裝食用植物油和乳品的企業在國家實行臨時價格干預措施期間,如果要提高列入提價申報范圍的產品出廠價格,必須按照規定報批。 這是近十幾年來,政府首次在全國范圍對食品價格實行嚴格的行政干預。那么,為什么要采取價格臨時干預?價格管制會導致什么結果?就這些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從事中國物價研究多年的中國價格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價格室主任溫桂芳。 經濟觀察報:你如何評價政府采取的價格干預措施? 溫桂芳:我認為暫時應急的價格干預措施還是必要的。去年以來總體物價呈上漲趨勢,為了控制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政府迫不得已采取這種無奈的辦法,希望暫時起到抑制價格的效果,使價格上漲的速度不至于過快,從而穩定人心,穩定社會。尤其春節到來,這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根據經驗可知,在春節的消費旺季里,價格一般是上漲的。去年以來尤其特殊,不過節,物價都瘋漲,更別說春節了,加上冰雪天氣,交通阻塞,商品流通不暢,物價更是雪上加霜,百姓生活負擔加重,物價上漲的心理預期加劇。為了穩定百姓預期,讓百姓過個安穩年,需要采取這樣的干預措施。 下轉12版 上接09版 經濟觀察報:你認為價格管制能否控制住通貨膨脹? 溫桂芳:可以預見,這一政策可能壓低CPI數據,但是,依靠價格管制治理通貨膨脹我看行不通。我認為,價格管制屬于權宜之計,只能推遲被管制商品價格上漲的時間,并沒有解決造成價格上漲的原因。 經濟觀察報:臨時價格干預是否會對市場產生副作用呢? 溫桂芳:是的,管制行為會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價格機制。這個必須承認,物價本身是有其運行規律的,尤其市場經濟條件下,辦法不能解決物價高漲的根本因素,靠外力壓,壓不住,像水流,你越堵,越泛濫,總有一天會決堤的,風險更大。所以,“堵”是暫時的,是權宜之計,可以理解為,這樣的應急措施,是為了贏得時間,以便政府騰出精力著手解決根本矛盾。上漲有成本因素,有勞資上升因素,輸入型通貨膨脹因素,等等,已經啟動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增加供給、激勵生產等措施,才是根本之道。 最好的辦法是疏導。讓物價慢慢漲,從矛盾的根本上解決,引導企業合理漲價,不使漲勢嚇人,百姓發慌。要從源頭性和體制性因素入手。 經濟觀察報:政府管制價格的“合理程度”怎么把握? 溫桂芳:在采取物價干預中保持“合理適度”,這個很難用具體數量衡量。如果一定要界定的話,我認為如果被干預的商品再不提價企業就要虧本,這時就應允許提價。另外,一般認為,根據目前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物價上漲在5%以內屬于可接受的區間。據此,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低于5%以后,就應取消干預措施。 經濟觀察報:要求企業進行提價申報,調價備案,會不會影響企業自主定價權,干擾市場供需調節生產的信號? 溫桂芳:政府希望企業不僅追求利潤,也要承擔社會責任,可是企業不會做虧本買賣,經營成本在上升,企業面臨虧損壓力自然要漲價,如果政府硬壓價,企業就會采用各種辦法規避,比如以次沖好、減少供應、暗中漲價等,防止損失。食品價格上漲,主要是成本上升造成的。企業考慮生存問題,虧本生意不會做的,要求提高價格可以理解,政府要干預,可采取補貼方式。 目前,中國約96%的商品均為市場定價,只有4%的商品為政府定價。此次列入臨時價格干預范圍的是極少數價格上漲較多且與居民基本生產生活關系密切的重要商品。因此,算不上干預市場價格信號。 經濟觀察報:發改委表示價格干預措施是“臨時”性的,但“臨時”是個模糊的時間段,如果短時期物價上漲情況得不到緩解,那么,價格干預政策是不是會長期化? 溫桂芳:我認為,政府采取臨時價格干預,短期內會起到作用,隨著相應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實施,供給的增加,物價上漲壓力減輕,那么,這個臨時措施就會取消。估計今年二季度物價上漲的壓力會減緩,因為生豬的問題有望得到緩解,豬肉價格降下來,會抑制食品價格上漲幅度,并且,天氣轉暖,副食供應量也將增大,可以判斷,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大約實施三到四個月,最長半年。 如果短時期內物價上漲情況得不到緩解,價格干預政策全年進行下去,所謂的“臨時”變長期,那可就麻煩了,但我判斷不會。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