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視中小企業就是正視中國經濟生命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1日 16:16 中國網
日前,上海市工商聯界別全體提出提案建議出臺《上海市<中小企業促進法>實施辦法》,以解決阻礙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性和體制性問題。并建議上海應當在促進小企業發展協調辦公室的基礎上,認真研究上海的國民經濟具體環境和特點,設立高效的、功能完整的中小企業管理局,為上海中小企業發展增加動力和活力。 (1月30日《第一財經日報》) 對于這個實施辦法,我個人認為不只是上海一地要這樣做,推而其他全國各地都需要重新審視若干年來對待民營中小企業的政策問題。只要充分保證市場公平,對于中小企業提供更多的自由市場以及后備服務保障體系,不但擴大就業,而且為中國經濟增長,以及以后的經濟增長都有極大的好處。 我曾在小文《正視中小企業生存現狀就是重視民生》中強調政府應該拋卻大企業、壟斷企業或國有企業獨霸天下的局面,給予中小企業以技術革新、擴大生產規模方面提供融資途徑、稅收優惠政策等,讓其保持不變的活力。若干年來,因為中小企業一直處于生存的夾縫中,不但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就是對于提高勞動力報酬、改善工人生產環境方面來說,也是根本辦不到的事情。而中國一大部分就業崗位提供者就是中小企業,從這一意義上來說,中國未來的崛起焉能離開中小企業的貢獻? 當然,照這個邏輯追問下去,為什么我們不能正眼相看中小企業?中國古時候不是有句民間諺語說"麻雀雖小,五臟六腑俱全"嗎?中國中小企業同樣具備自己的產業鏈條、資金儲備、貿易渠道、技術以及提供就業的崗位,同樣是作為經濟體存在的,怎能以為它小就不當企業看呢?在我看來,這倒有點隔門縫看扁人或富財主小瞧窮女婿,不但不厚道,還無恥呢。 翻閱歐美各發大國家工業史,可以看出他們是怎樣善待中小企業的? 以意大利為例。意大利位于歐洲南部的一個僅有30多萬平方公里的小國家,然而就因他們重視中小企業,也讓這個靠近英國、法國、德國等經濟強國的背景下,躍入到現代工業發達國家的行列里。近70%的國內生產總值由這些中小企業創造,因此被世人稱為"中小企業王國"。數據顯示:在意大利98%左右是中小企業,約有420萬家,其中雇員不超過l0人的中小企業占95%,這些人占雇員總量的47%;雇員人數在10—250人之間的約占33%;企業雇員不少于250人的占雇員總量的20%。另外,98%的中小企業擁有海外業務。 而這些得益于意大利政府的大概三條基本原則:一,對于中小企業的貸款融資資渠道,給予很大的幫助和保證,意大利政府為中小企業設立中央擔保基金,并建立完善的中小企業信用評估體系;二,優惠的稅收政策,例如,對創新科技投資企業(如電子類),三年內,意大利政府對對其提供優惠總額不低于6萬歐元到22.5萬歐元之間,為改善技術生產力、擴大企業規模的中小企業減免40%到50%不等的稅收;三,政府為中小企業提供完善的生產、銷售、產業配套以及企業戰略免費咨詢服務,我們今天的珠三角、長三角的經濟模式就是依靠這種形式下得以發展的,如果推力掉這個環境,可能在原材料、貿易、產業鏈方面受到沖擊,不僅是勞動力的問題,也就是所謂的商業氛圍決定著這些地區的成功存在,如果搬到別處可能就脫離掉這種商業氛圍,孤立的企業就面臨原材料供給、配套設施、貿易服務等方面的弊端,無法生存下去,或企業投入成本過高。 類似善待中小企業的還有法國。法國政府1995年頒布實施《振興中小企業計劃》政策,大力扶植、鼓勵中小企業的發展,包括政府扶持以及稅收等方面,如,把中小企業的利潤稅率由33%降為19%,對企業的注冊稅也一應下調。新建中小企業可免3年的所得稅、在社會福利稅收上對增招雇員企業予減免稅收、以及對中小企業提供就業機會的多少而給予財政補貼等等。 其實,縱觀中國廣東地區,乃至整個珠三角地區,都可以看到很多新興創新科技類型的中小企業,他們目前面臨的倒不是自身有什么問題,而是國家政策的傾斜不利于他們的發展,如很多優質民營中小企業無法通過正常途徑上市融資,它們資金鏈斷裂或者說因為上層企業擠壓而導致他們的成本上漲,當無法解決這些事關企業生命問題時,就要倒閉破產了。 據上海市工商管理局統計,截至2007年10月底,上海私營企業與個體工商戶累計總數86萬余戶。其中私營企業為56.86萬戶,私營企業注冊資本達8644億元規模,上海城鎮私營企業從業人員就超過200萬人。其實這就是一個貢獻,提供就業崗位貢獻。如果不保證、不考慮中小企業的生存困境,或改善目前的機制,從服務型政府的角度出發,一些中小企業會擇地而棲。今天的珠三角地區很多民營企業都已經出現搬遷、外移海外的趨勢。據民建上海市委在今年"兩會"提交的一份提案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6月,有7000余家浙江民營企業撤離上海,而把總部或重要部門遷往杭州、寧波、香港;2007年上半年,有超過100家的江蘇企業申請到香港投資,相當于前年全年的份額。問題不僅在于這些,當改地而棲之后,還是同樣的政府同樣的政策,這些企業會不會面臨同樣的難題,也在不可預測之中。 就全國而言,如果政府政策一味傾斜于國有企業,致使民營中小企業生存越來越艱難,那么,不得不考問:政府為中小企業提供的融資、稅收(降稅)政策以及軟環境的服務保障方面是否到位?如果不能保證這些,不只是上海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目前整個珠三角地區的民營企業狀況都已經到了令人堪憂的程度。 由此看來,借鑒西方工業發達國家對于中小企業的機制模式以及政策模式應該被政府管理者重視起來。無疑,正視中小企業未來發展就是正視中國經濟生命,善待中小企業就是正視整個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來源:世界經理人)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