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警惕經濟高增長中的四大透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4日 23:25 中國經濟時報

  黨的十七大和經濟工作會議都十分強調如何在我國經濟高增長中更好更快地節能、減耗和強化環保。此文從大局出發擇其要者從資源、環保、人才、制度四個方面闡述了我國經濟近些年來在經濟高增長中的透支情況以及應采取的積極和穩妥的對策。

  宋養琰 宋潔塵

  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頭等要務。

  改革開放的30年,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已經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對此應予以充分肯定。但也應當清醒地看到,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各種重要資源、環境、人力資本、制度上的透支也相當嚴重。如果對這些透支不盡快地加以遏制和克服,很難在經濟上實現科學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透支之一:能源、資源消耗總量和增速居高不下

  2006 年國內生產總值為209407 億元,比上年增長10.7%,按現行匯率測算,我國GDP總量占世界的比重約5.5%,但能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卻較高,全年能源消耗總量24.6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9.3%,占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其中,煤炭消費量為23.7億噸,增長9.6%;原油3.2億噸,增長7.1%;天然氣556億立方米,增長19.9%。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布的有關數據顯示,2007年1月至5月投資增速達到25.9%,高于去年全年的24%。投資增長依然主要來自于高耗能的第二產業,尤其是重化工業。由此可見,我國單位GDP能耗較高,能源產出效益較低的狀況依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例如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當年國內萬元GDP能源消耗為1.21噸標準煤,同比下降1.23%,是我國單位GDP能耗2003年以來的首次下降,但距離年初預定下降4%左右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

  2006年主要原材料消費繼續大幅度增長。其中,鋼材4.5億噸,同比增長17.2%,占全球消費量的30%;鋁865萬噸,增長32.1%,占全球的25%;水泥12.4億噸,增長14.5%,占全球的54%。如此大規模的資源消耗說明經濟增長所付出的代價實在太高,不符合中國人口眾多、資源并不豐裕的現實國情。

  雖然,造成上述狀況的原因很多,既有階段性、轉移性因素,但主要還是與我國經濟增長方式高度粗放密切相關。值得提出的是,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對有形資源的過度開發利用與對文化等無形資源開發利用的不足交織在一起,單純靠硬實力打拼市場,忽視了文化等軟實力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作用,也是導致我國經濟增長資源環境代價過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年的實踐,使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如果不盡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把過高的資源、原材料消耗降下來,不把發展經濟的眼界放寬一些,中國經濟雖然一時可以增長很快,總量可以快速擴張,但是質量和水平往往難以得到實質性的提升,也難以持續發展。加快轉變增長方式,走科學發展之路,已成為我們迫在眉睫的要務。

  透支之二:生態環境破壞驚人

  與能源、主要原材料大量消耗相對應的是生態環境的惡化及其所造成直接或間接的經濟損失。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2006年聯合發布的《中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研究報告2004》顯示,2004年全國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118億元,占當年GDP的3.05%。其中,水污染的環境成本為2862.8億元占總成本的55.9%大氣污染的環境成本為2198.0億元占總成本的42.9%;固體廢物和污染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57.4億元占總成本的1.2%。虛擬治理成本為2874億元,占當年GDP的1.8%。

  從理論上來說,一個完整的綠色國民經濟核算至少應該包括五大項自然資源耗減成本(耕地資源、礦物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漁業資源)和兩大項環境退化成本(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由于基礎數據和技術水平的限制,此次核算沒有包含自然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退化成本中的生態破壞成本,只計算了環境污染損失。環境污染損失成本包括20多項,此次僅核算其中的10項如大氣污染造成的健康損失、農業和材料損失,水污染造成的健康損失、工農業生產、人民生活和污染型缺水損失,以及固體廢物侵占土地造成的經濟損失等,而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所造成的損失等都沒有涉及。

  雖然核算得出的結果并不完整,但足以令我們對生態環境破壞所造成的損失的全貌有所估計。這些數字再次證明,環境危機正在越來越嚴重地制約經濟發展。顯然,在資源、環境和公眾健康不斷透支的情況下所取得的GDP不斷增長是非常危險的。

  如何徹底扭轉當前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的趨勢,需要從生產和消費等環節入手,建立起比較完善的致力于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政策和制度保障體系。從生產的角度講,要進一步強化企業的環境責任,進一步擴大企業的成本核算范圍,既要算清企業的經濟賬,也要算清企業的環境賬,運用價格等微觀機制,對企業的環境改善無作為行為實施懲罰,對企業環境改善有作為行為給予獎勵。從消費的角度看,一方面要在全社會倡導綠色消費的理念,另一方面要對環境和生態影響的奢侈性、過度性消費進行相應的嚴懲。

 [1] [2] [下一頁]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對話城市》直播中國 ·新浪特許頻道免責公告 ·企業郵箱換新顏 ·郵箱大獎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