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發展當可樂觀期待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 03:50 第一財經日報
本報組織的第五期經濟學家調研結果昨天已經見報。60名經濟學家對2008年中國經濟形勢作出了預測,其中73.4%的學者認為,2008年中國GDP增速仍將保持在10%以上,此結果反映出多數經濟學家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 學者們的預測方法各有不同,不過可以斷言,促成他們作出結論的最重要依據,在于中國經濟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以及推動這種增長的機制正在不斷得到強化。進言之,自1978年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發展方式逐步轉變,發展潛力不斷提高,發展活力持續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均開創出了新的局面。 剛剛開篇的2008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七大所作戰略部署的第一年,在這承前啟后的一年中,中國將迎來改革開放30周年,還將迎來舉世矚目的奧運盛會。目前來看,在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中國發展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既有許多有利條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關鍵要看接下來的工作做得如何。這其中,十分重要的抓手是堅持好字優先,穩中求進,努力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協調,消費投資出口相協調,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改革發展穩定相協調。 盡管從國際金融市場的現狀和世界經濟目前呈現出的圖景看,一些悲觀的因素將有可能影響中國經濟的未來,但我們對于中國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目標仍持樂觀態度。這種樂觀并不僅僅因為學者們的專業素養當可信賴,更重要的是,基于唯物、唯實的認識論,我們相信中國經濟所取得的進展有著自己的邏輯,尤其是,中國本輪經濟增長周期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經濟繁榮局面有了明顯不同。 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在決定商品和服務價格的過程中,市場的主導地位不斷增強;其次,產權概念更為明晰;第三,進一步的開放促使市場運行更為透明與穩固;第四,市場化的融資體系正在建設中,勞動力市場亦已取得長足進步。 基于種種復雜的原因,伴隨中國經濟起飛過程,形形色色的不可知論乃至“泡沫論”、“崩潰論”始終不絕于耳,另一方面,為某些發展過程中很難避免的階段性矛盾所障目,近年來亦出現了個別針對改革的不和諧音調。這兩類觀點,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事實,即中國的改革開放,并不僅止于在30年間將一個國民經濟瀕于崩潰的國家助推為全球主要經濟體,更重要的是,一系列實踐為中國經濟增長提供了巨大的激勵,并進而蘊生出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動力機制。 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大國而言,由于具備很強的內部配套優勢,其自身制度的完善與否可以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值得慶幸的是,人們對于改革與開放的認識在繼續深化,對于矛盾的把握更為從容。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緊緊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反映出對于當前矛盾的準確把握和恰當求解。 當然,中國經濟這條航船依然面臨不少暗礁,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客觀反映,其中最為急切應予重視并化解的,是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趨勢尚未緩解,價格上漲壓力加大,農業基礎依然薄弱,節能減排形勢相當嚴峻,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還比較突出等。 新情況新問題的出現,主要還是因為中國經濟運行中一些長期積累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應該看到,中國發展正在向著縱深突進,正在越來越深入地觸及體制層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這些問題和不足長期積淀、關涉重大,需要找出認識事物的新理念、解決矛盾的新方法、突破障礙的新路徑。而當這些新的理念、方法、路徑取代那些舊有之物時,往往會對既有利益格局作出調整,調整后的利益格局也還需要一個磨合穩定的過程。對于這些勢必將會出現的困難,改革者必須要有勇于攻堅的決心以及周密細致的安排。 我們深切地感到,中國經濟發展未來道路未必平坦,但前景值得期待。畢竟,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自30年前起篳路藍縷漸上正軌,無論是在觀念、知識、技能、制度等方面,都已具備更進一步的可能和必要。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