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曉靈:中國金融改革不能急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 14:03 《中外管理》
文/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 吳曉靈 樹立服務意識解決企業和公眾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金融企業生存發展之道。 我想借《中外管理》懇談會這個機會談一談我學習十七大、胡總書記報告之后的一點體會。 金融成就 第一,中國人民銀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適時適度地進行了宏觀調控,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我們的貨幣政策工具不斷地完善,基本實現了金融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的轉變;公開市場業務、存款準備金率、利率、匯率等政策工具協調配合,間接調控體系基本上確立;利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第二,銀行業的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工行、中行、建行相繼完成了財務重組和股份制改革,并在境內外成功上市;公司治理框架基本確立,經營管理理念逐步更新,各項財務和監管指標持續改善;農村信用社和中小銀行類金融機構的產權制度、治理結構、管理體制和經營模式的改革不斷深化,可以說銀行類金融機構的系統性風險已經基本上化解。 第三,資本市場的發展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隨著證券公司綜合治理工作的順利完成和股權分制改革的基本成功,極大地提升了發展資本市場的信心;在市場基本制度不斷完善的基礎上,股票市場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公司債券和金融衍生品開始進入了加快發展的通道。 第四,保險業也不斷向廣度和深度發展。伴隨著市場經濟風險意識的提高,保險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保費占GDP的比重從1990年的0.85%,已經上升到2006年的2.8%,人均保費從1990年的15.56元,上升為2006年的431.3元。逐步建立了以償債能力、公司治理和市場行為監管為支柱的現代保險監管制度,為發揮保險業風險保障和經濟補償功能奠定了運行基礎。 金融挑戰 首先,我們的挑戰來自于國外。當前,由于跨國公司全球配置資源,由于各國經濟結構不盡相同,也由于不盡合理的國際貨幣體系,使得全球經濟失衡的狀況有所加重。也由于本世紀初許多西方主要國家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加上石油產出國在高油價下獲得巨額的石油美元,金融的流動性在持續地擴大。 同時也伴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發展,其中有一些金融產品的風險并不為所有的投資者所了解。而且在投資者當中,還有一些透明度不高的對沖基金,他們的規模也日益擴大。所有的這些,都為我們運行的國際背景帶來了風險。最近發生的由美國次級按揭貸款引發的世界金融波動,就說明了當今世界我們的經濟金融所運行的背景是越來越復雜了,對中國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其次,我們的挑戰來自國內的不確定因素。中國目前直接融資比重比較低,社會融資高度依賴銀行體系,導致了金融風險過度集中,宏觀上沒有形成有效的金融風險配置結構,給金融穩定帶來了潛在的威脅。由于歷史的原因,注入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領域,以及地方隱形債務等方面的財政壓力仍然較大,構成了對金融穩定的潛在威脅。這就是我們在未來幾年新的歷史背景下國際、國內的背景,我們金融所面臨的挑戰。 金融改革趨向 第一,堅持把遏制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實行適度收緊的貨幣政策。中國的經濟已經連續幾年保持了10%-11%的高速增長,但中國的經濟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特別是這幾年我們對資源的消耗,對環境的透支也是不可忽視的。經濟熱與不熱,好與不好,不在于數字,而在于我們的質量。我們的貨幣政策要注重經濟增長、就業、物價穩定、國際收支平衡等多個目標之間的全面協調,要適當加大調控力度,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努力維護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控制通貨膨脹預期,保持物價基本穩定。 我們會繼續協調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和存款準備金率工具,根據金融宏觀調控的需要,積極創新對沖工具,加強銀行流動性的管理。 現在有些人認為:人民銀行的宏觀調控會回歸到行政調控的軌道上,因為他們看到我們比較多地用了數量性的工具,對價格性工具運用得不夠。我可以負責任地說,向市場化改革的方向,中國政府不會變,作為市場經濟產物的中央銀行也絕對不會走回頭路。但是,中國的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改革,中國各項改革不能夠單兵突進,中央銀行要比較多地運用價格工具,需要整個市場環境的配套,走急了會引起市場不必要的波動。因而,當前人民銀行最主要的任務是在于控制銀行的流動性,使銀行創造的貨幣能夠和經濟發展相適應。只有這一點做到了,才能夠減少社會流動性增加的壓力。 第二,要優化資本市場結構,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目前我國的融資結構以間接融資為主,直接融資發展受到抑制,尤其是企業債券市場的發展相對滯后。2006年,銀行新增貸款占國內非金融部門融資增量的82%,股票和債券融資比例僅為18%,根據我們測算,2007年1-8月銀行新增貸款比例73.9%,股權和債券融資比例是26.1%,得到極大的提升。 但是這個比例是不夠的。企業融資過度依賴銀行貸款的現象依然嚴重,導致全社會融資風險過度集中于銀行體系,我們需要進一步地轉變理念,建立市場化管理體制,加強信息披露,信用評級等基礎性制度建設,增強融資體系的彈性和抵御風險的能力; 我們要發展各類金融市場,推動金融市場產品創新和制度建設; 我們要充分發揮金融機構在金融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提高產品設計和風險定價能力,轉變金融企業的經營機制和盈利模式,增強市場競爭力。隨著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和各類補充性養老、醫療保險的發展,各類保障基金和保險公司將成為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人。 第三,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形成多種經營形式、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現代金融體系。隨著外資更多地介入中國的金融業,中國金融對內開放速度也會加快,最近銀行業監督委員會在放寬金融機構進入到農村當中去的政策的時候,就為我們的各類資金進入到銀行業開了政策之門。同時,隨著人民財富的增加,無論是企業還是民眾都需要有更多的理財經驗和理財服務,應該說未來的理財市場是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三業交叉的一個重要的平臺,金融業將利用這個平臺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第四,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今后會逐漸加強金融法制建設,促進依法行政,繼續推進金融穩定機制建設,建立健全風險監測和評估體系,加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切實保護存款人的利益。 會以破產法等金融法規為依據,規范和完善金融企業市場退出機制,防范道德風險,建立金融危機應急處理機制。 (本文根據第16屆中外管理官產學懇談會演講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標題為本刊加擬)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