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保面前跨國公司同樣有責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 12:06 南方日報
本報評論員 環保總局新聞發言人日前說,近期環保部門對130家曾經上過環保黑名單的跨國企業進行后督察,發現大部分企業已經整改,但歐諾法裝飾材料(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中遠川崎重工鋼結構有限公司及今麥郎食品(成都)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仍然對中國的環境法律置若罔聞,數次被發現有環境違法行為。這位發言人同時批評說,近年來,屢屢有一些擁有較好環保口碑,甚至是“世界500強”的跨國公司在中國發生環境違法行為,這是嚴重的企業社會責任缺失。 發言人指出的問題,其實是一個早就浮出水面的問題。有些跨國企業,早就成了當地響當當的污染大戶,只是近年來不斷呈上升勢頭,越來越嚴重罷了;而且,隨著我們對可持續發展的認識日益加深,愈發認識到其危害罷了。一般來說,跨國公司歷史悠久、資金雄厚,管理也號稱非常嚴格,環境標準理應很高,加上擁有領先的技術和防治污染的經驗,對他們來說,保護環境,避免污染是一個常識,且完全能夠做到。為什么他們不這么做,“入鄉隨俗”還是“雙重標準”導致其違法成本過低?這是需要我們認真檢討的。 上述被點名的3家企業中,上海中遠川崎重工鋼結構有限公司是第二次“上榜”了,上次是因為廢水問題,這次是因為噪音問題。那么,我們同樣需要檢討的是,他們來到我國,究竟是看中了我們什么,難道是看中了我們寬松的環境政策和低廉的環境成本嗎?必須承認,由于缺乏嚴格的產業準入限制,我國正逐漸成為世界“三高一低”產業轉移的中心之一;并且,我們的制度縫隙總是能夠被他們輕易地找到,從而逾越法律和政策的規定。關鍵是,有些跨國公司并不像他們所吹噓的那樣,在環保方面如何地看重,而是在他們本國一套、在我們中國又是一套,捉到他了,他就以“正好治理設備壞的時候碰上環保部門來檢查”,打馬虎眼。實際上,相當一部分跨國企業在中國非常缺乏環境責任感。改革開放,我們打開國門,歡迎他們到中國來投資,來參與建設;當改革開放已經整整進行了30年的今天,我們不應再饑不擇食,沾上“外資”二字的就眉毛胡子一把抓了。我們應當拿出自己的各項標準,對他們毫不客氣地亮出黃牌甚至紅牌! 據悉,國外公眾對環保違法企業相當抵制,尤其是質量好、品牌大的企業,如果被發現環保違法問題,公眾的抵制甚至會影響其產品的銷售。美國《華盛頓郵報》曾報道過這樣一個消息:由于在環境等問題上一度處理不當,有8%的買主表示不再光顧沃爾瑪,沃爾瑪因此不得不打出了“環保牌”。英國食品雜貨物流研究所報告也告訴我們,“注重道德的”產品,也就是環保產品的銷售額每年遞增7.5%,而傳統產品則只遞增4.2%。2007年,一些NGO組織(不以營利為目的的非政府組織)曾經列出了政府查處的環境違法企業的名單,希望公眾不要選擇那些“黑色”企業的產品。在我國,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負責人馬軍認為,中國公眾應該用自己的選擇權給跨國企業發一張社會執照。看來,我們每一個中國公民也到了應該關注跨國企業的環保表現,進而撲滅其環境違法氣焰的時候了! 跨國公司也是地球的一員,環境惡化也會增加其經營風險。這個道理他們自然也是懂的。我們點他們的名,不是要跟他們為難,而是不要讓他們以為“橘逾淮”則可以“為枳”,那是老皇歷了,在奉行科學發展的今天,跨國公司對中國的環保同樣有責。我們對國內污染企業執行的各種標準,同樣適用于跨國公司。尤其是,不能以令一些跨國公司的惡劣做法,藐視我們為環保付出的種種努力。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