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中國制造的罪與罰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6日 09:08 中國經營報
徐曇 導致“中國制造”陷入兩難境地的無非有兩大因素:一是天災,二是人禍。當美國“次級債危機”和國際原材料成本普遍上漲的影響像病毒一樣蔓延至全球時,“中國制造”也沒法幸免。 而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國際上人為散布的“中國商品威脅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中國的出口貿易。 總體來說,2008年外貿趨勢仍然向好,因為世界經濟已連續六年持續增長,中國經濟增速平穩。但一些不穩定因素會挑戰“中國制造”。 內部影響因素(主導因素):2007年的“高壓”政策效果在2008年將進一步顯現。2007年國內密集出臺了控制出口過快增長和調整外貿結構的政策,使得企業出口受限;2008年人民幣升值步伐將加快,各方面生產要素成本逐步提高,都將透支企業利潤。 外部影響因素:美國的“次級債危機”導致的美國消費市場的疲軟跡象在2008年仍將持續,“中國制造”的出口將面臨訂單減少、利潤縮水的危險。國際市場能源、農產品價格高漲等,增加了中國制造業成本。 導致結果:中國對外貿易的順差增速減小。 中國制造企業面臨國際訂單加速轉移的窘境,國際采購商開始縮減在中國的采購,向印度、越南、泰國、尼泊爾等成本更低廉的市場轉移。 數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預測,2008年中國外貿順差將超過3000億美元。渣打銀行經濟學家的報告預測:2008年中國貿易順差將達到3950億美元。雖有增長相比往年增速變小(增幅約20%)。(2007年中國的貿易順差超2500億美元,增速達40%。) 貿易摩擦焦點:2005年為紡織品;2006年為鞋;2007、2008兩年則是鋼鐵。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