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價:一張多米諾骨牌的傳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30日 14:39 華夏時報
本報評論員 任孟山 在一個存在有機聯系的體系中,一個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導致令人目不暇接的連鎖反應;在五彩繽紛的多米諾骨牌游戲中,這個初始能量就是第一張多米諾骨牌的倒下;在整個世界經濟體系中,油價就曾經扮演過那張多米諾骨牌的角色。1973年12月,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阿拉伯成員國宣布收回石油標價權,將原油價格從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從而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 2007年:我是傳奇! 拋卻看似久遠的歷史,伴隨大牌名星威爾·史密斯主演的《我是傳奇》的上演,油價在這個年末就要畫上階段性句號了。它以讓人眼花繚亂的身段抖動書寫了自己的2007年傳奇:11月20日,紐約商交所2008年1月份交割的輕質原油期貨每桶收于98.03美元,創收盤歷史新高;11月21日,繼續大幅上揚,一度升至每桶99.29美元的盤中歷史新高,距離100美元心理整數關位,相差只有71美分。 時至今日,由于新經濟支柱的誕生與壯大,油價固然已經不再具有決定性的初始能量,但它的顰笑與蹙眉,仍然關涉到整個世界經濟體系的面相。這也就不難解釋——面對2007年升升不息的國際油價——為什么有那么多人滿懷那么多的擔憂。 國際貨幣基金會首席經濟師西蒙·約翰遜表示:“21世紀的金融危機和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可能會產生碰撞,我們可能面臨著‘完美風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經濟數據表明,石油價格上漲10%,全球經濟增長可能也因此下降0.1%至0.2%,如果明年石油價格漲至每桶100美元,那么,此勢頭可能會導致全球經濟增長率從此前預計的4.8%下降到4.1%至4.5%。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在圣誕節前夕接受采訪時表示,歐洲央行決心阻止油價和食品價格的上漲演變成通脹的全面上升。 濫觴于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全球化,今天比人類歷史的任何時段都來得深刻。油價的傳導作用在兩個層面迅速展開:一方面,在局部性的經濟體系中,某個國家與石油相關的產業以及由此對整個經濟層面產生的壓力。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接近50%,高油價幾乎成為中國無法避免的剛性開支。另一方面,在全球性的經濟體系中,高油價給絕大多數國家都帶來了壓力。盡管很多經濟學家和業內人士都認為,高油價尚未使全球經濟偏離增長軌道,但仰望高高在上的油價之時,內心的憂慮還是顯而易見。《華爾街日報》刊載分析文章認為,如果油價長期保持高位,將對全球經濟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走不出的美元陰影 不管有多少人唱響21世紀將是中國世紀的小曲,當下的老大仍然是美利堅合眾國。老大的好處是自己的問題會由小弟買單。外國持有的美元總量至少已達20萬億美元,美元貶值意味著它們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財富縮水,辛苦勞作省吃儉用攢下的外匯儲備,卻被迫為美國經濟渡過關口繳納美元使用費,次級債風波蔓延加劇了這一態勢。11月下旬,美元指數頻探新低,對歐元創歷史新低,對日元則跌至兩年來低點。不僅如此,美國所欠外國的2.7萬億美元,伴隨美元貶值也在整體收縮。 原油是以美元計價的商品,美元貶值自然會推動油價上升。科威特石油專家塔萊勒·巴宰里11月6日說,國際市場油價上漲受諸多因素的影響,而美元貶值則是其中的首要因素。只要美元繼續疲軟,油價還將一路飆升。這種說法固然過于絕對,但其中包含的邏輯非常清晰。對于持有歐元等相對強勢貨幣的投資者而言,美元貶值使得油價變得更為“便宜”,部分投資者大量買入原油期貨交易合約。而諸多美元持有者,包括一些國家的央行、主權財富基金以及個人投資者,不得不把手中的美元部分兌換為歐元等相對強勢貨幣。 由于次級債的風波仍未完全過去,國際上在政府和市場兩個層面對于美元的擔憂依然存在。換句話說,鑒于造成上述現象發生的美元根源并沒有消除,油價高位盤整的狀態短期內不會消失。況且,全球流動性過剩的存在也不可能不體現在對油價的投資或投機上,巨額資金進入原油期貨交易市場進行投機逐利活動,加劇了原油市場在象征層面的供求緊張局勢,各種風吹草動的消息,都會形成油價波動。 12月初,阿聯酋石油大臣在146次OPEC會議的開幕致辭中說:“盡管為了保持充足的石油供應,OPEC成員國已經做出了極大的努力增加產能,但是油價依然處于高位。日益增加的投機因素使油價脫離了其基本面。”數據顯示,自2003年以來,在紐約商品交易所交易的原油期貨交易量已經翻了30倍。市場當前的每日總需求大概在8600萬桶左右,而期貨市場的總交易量卻是這一數字的20倍之多。 逃不過的政治推手 經濟學一直在努力證明,包括石油在內,任何商品價格攀升源于供需之間的落差,以致如今已成為分析問題的常識。但需要說明的是,世界步入工業化之后,石油政治從來都是它的主調之一,布散在國際社會的每個角落,也彌漫于20世紀至今的歷史畫板之上。布什家族的得州身份,及其包括切尼在內的大亨式閣僚無不是油光锃亮。如果你不從其中尋找油價上漲的線索,肯定會失去一把打開迷宮的鑰匙。從1970年代開始,步入白宮登上寶座的美國總統,幾乎都有石油壟斷集團的支持,布什父子則相繼演繹了石油資本家直接坐鎮白宮的歷史與現實。選舉政治的民主色調毋庸置疑,但政治與經濟的利益交換也是事實。沒有交換,就沒有經濟,也沒有政治。 而國際社會的美國和伊朗的戰爭陰云,曾令2007年的國際油價兩次突破99美元關口。因為,打擊伊朗會影響到世界60%的石油出口。伊朗這個在石油領域舉足輕重的國家,在錯綜復雜的國際局勢中,與美國叫板自然有它的一點底氣。從現在的情勢看,事情似乎有了轉機,美國和伊朗之間雖然沒有溫情脈脈,卻畢竟有了較為靈活的態度。但問題的麻煩在于,誰也不知道2008年的美國政治更替,會給它們的關系以及世界的油價帶來什么樣的命運。福兮禍兮,天知地知,你我不知。而作為美國最大石油供應國的委內瑞拉,查韋斯的言行讓你大跌眼鏡想付之一笑的同時,也不得不有所思慮。 2008年:我是傳奇? 世界的奇妙之處在于,未來不可預測;人類的痛苦之處在于,總是想預測未來。 面對油價的張揚姿態,高盛集團近日將2008年美國基準原油價格預期每桶上調10美元,至95美元。高盛指出,此次調高預期的行動完全是受到遠期原油價格預計將進一步上漲的推動。總部設在倫敦的Barclays Capital是全世界最大的多國財經服務機構之一,它的分析師說,油價在試探100美元關口后有望繼續上攻101.40-102美元價位。這個數字將與1980年創下的通貨膨脹因素調整后的歷史最高紀錄油價持平。美國華爾街策略公司高級分析師康尼·特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則說:“今年年內也許不會見到國際市場油價突破每桶100美元的局面,但是油價攀上100美元大關只是個時間問題……低油價時代也許只會出現在歷史教科書中了。” 有大師說:“預測未來是愚蠢的!” 最新出版的美國《商業周刊》評出了2007年的12大失敗預言,其中11條與財經相關。比如,美聯儲主席伯南克2007年5月17日說:“我們預期次貸市場的問題不會蔓延至經濟其他領域及金融市場。”現實是,三個月后全球性的信貸危機爆發。再如,英國石油首席執行官布朗勛爵2006年說:“中期來看,油價很有可能維持在每桶40美元。長期來看價格則將會在25至30美元。”現實是,2007年的平均油價超過了每桶70美元。 既然沒有人能夠預言正確,只能祈禱油價這張多米諾骨牌的當代傳奇適可而止了。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