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GDP被高估了多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5日 07:50 大洋網-廣州日報
世界經濟大國之林,中國究竟可排老幾?這個話題極富爭議性,當然,錯誤率也高。比如,世界銀行日前公布了一個購買力平價報告,國內外很多媒體皆報道說:世行認為中國GDP被高估了40%。很可惜,世行的原意是中國GDP比原先估計縮水了40%,換算過來,應該是被高估了66.7%。 世行的這個報告,其實是相對比較權威的,因為中國第一次參與了這項統計。世行此前有關中國購買力平價的數據,采用的都是1986年的數據,謬誤自然在所難免。按照舊計算方式,2005年中國GDP為8.8萬億美元,占世界GDP的15%;但根據新的報告,中國GDP只有5.3萬億美元,占世界GDP9.7%。但中國GDP仍略高于日本的3.9萬億美元。世界經濟強國前五分別為美、中、日、德、印。 但許多西方媒體在報道這則新聞時,大都采取這樣的表述:“盡管中國經濟規模大幅縮水,但仍列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第二當然是一件好事,但關鍵這個“第二”是否名副其實,西方媒體在這一點上則語焉不詳了。 在當今國際,經濟排名,尤其是GDP的排名,并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微妙的政治問題。道理很簡單,經濟規模大了,就不能再享受發展中國家的權利,而必須承擔經濟強國的“責任和義務”。 中國某種程度上強調自己是發展中國家并非沒有理由。在經濟學上,購買力平價系數是指根據各國不同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系數。測算購買力平價系數,最通俗的例子就是巨無霸系數,即如果一個麥當勞巨無霸在美國是4美元,在英國是3英鎊,那么美元和英鎊的購買力平價系數就是4美元=3英鎊。當然,世行的購買力平價報告并非只考慮巨無霸,而是調查了每個經濟體至少1000種商品和服務的價格。 如果根據傳統的匯率計算,2005年中國GDP只有2.2萬億美元,不及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5.3萬億美元的一半。中國GDP占世界經濟比重也只有5.06%。中國列美、日、德、英之后,為世界第五經濟大國。這種差異,正是西方認定人民幣嚴重低估的理由。但作為一種計算方式,購買力平價也未必完全真實。因為不同經濟體對同一商品的需求是不同的,比如,中外因為飲食習慣不同,對巨無霸和饅頭的需求和價格就不可能一樣。另外,在許多發達經濟體,民眾有相對完善的社保網絡,中國物價雖低,但民眾潛在負擔相當高。 一些外國朋友也感慨,如果只去北京、上海等幾個城市,那他們認為中國肯定是發達經濟體;但當他們去過甘肅、四川的山區時,才發現中國還真窮。而恰恰值得注意的是,世行最新的購買力平價數據采用的正是11個中國城市的數據,這些數據能代表整個中國嗎? 當國際上宣揚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時,固然鼓舞人心,但未必就是一件好事;當我們強調自己仍是發展中國家時,雖然有些自謙,但未必就不符合事實,尤其是考慮到最實際的人均GDP收入上——即使按照購買力平價,美國人均GDP仍然是中國的10倍多。 本次調整后,個稅起征點還會再次提高。但現行個稅法無論再作多少次修改完善,都只是一部“夾生飯”似的法律,要真正起到調節貧富的作用,最終還得依賴稅制的深層次改革。 ——魯寧(媒體評論員)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