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再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3日 13:05 經濟觀察報
葉瀅 牽著一條黑狗的中年男人從姿勢激昂的城市雕塑下走過,灰色的城市在鏡頭前徐徐展開,這是一個普通的中國小城。 頹敗的電影院或者禮堂還掛著碩大的吊燈,灰撲撲的燈,灰撲撲的房子,已經沒有人,它的名字在這里叫“東風”,在其他地方,或許叫“勝利”或者“群眾”。 老房子已經被推掉,攤倒的殘桓斷壁和瓦礫之間,探出一兩個人頭,孩子或者老人,面無表情的拾荒者。巨大的新建筑規劃藍圖佇立在道路邊,一個面目模糊的中年男人,在底下撒了一泡尿,兀自走了。 道路邊散坐著一些老人,他們遠遠地坐在那里,目光并不往任何一個方向張望,只是睜著眼睛坐在那里,和街道、路邊的舊房子一樣,好像一百前就存在在那兒,以后也會一直這樣繼續。 露天的銀幕上放映著賈樟柯2007深圳·香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所拍的紀錄片《城市再生》。展覽的開幕式上,深圳和香港的城市領導剛講了話,臺下坐的是各國的建筑師、藝術家或者評論家,主持人用熱情洋溢的串場詞表達著對于城市新建筑的贊美。 在這個主題為“城市再生”的展覽中,受組委會所托,賈樟柯拍攝了同名的紀錄片。紀錄片在開幕式的最后放映,露天的銀幕上浮現出凝滯的中部小城。字幕是“被遺棄的”……“被拆除的”…… 露天開幕式的周圍,也是一群機器已經被清除的廠房,這些廠房在這個年輕的城市里,談不上有多么悠久的歷史,八十年代中期或者九十年代初,這里初初建成,放入一條條流水線,天南海北的年輕男女到特區闖天下,坐到了這里的流水線下,現在廠房已經被清空,創意工業將成為城市某個新的發展方向,CityofDesign,設計之城,顯示出特區新的雄心。 這是深圳舉辦的第二屆建筑雙年展,在“人人都是策展人”的概念下,總策展人馬清運下放了自己的權力,每個參展人同時也是自己的策展人,提出自己的參展方案,安排自己的展覽現場。展場里人來人往,各國的建筑師、設計師或者藝術家都在忙著搭建自己的展覽,幾幢廠房臨時充當起了展覽場所,沒有博物館里的井然秩序,各個展場之間也沒有清晰的路標導覽,開展之前,忙碌和混亂是交織在一起的,現場的狀況倒是很吻合策展人所說的“即興”。 各種已經實施的或者還未實施的建筑方案,需要表達的觀念在曾經安放過流水線的車間里密集而擁擠,在某個展場中,空間中懸掛著從頂到地的幕布—— “我們需要工作,我們提供勞力。” “應該停止‘規劃’。” “城市充滿常規意義的災難,令我們煩惱,為使生活變得簡單,我們為城市提供編碼系統。” ………… 眾聲喧嘩,觀點的來歷和去處已經不再重要,只要最快最強的發聲,這些在白色幕布上的喧嘩各自念誦,與同場出現的其他觀點似乎無關,甚至有無傾聽也不那么重要。從前制造零件的空間,也在以最快的速度批量生產概念。 這些概念會和現實發生怎樣的關系?建筑師們各有各的回答,而展覽和現實的關系是確切發生著的。 兩年前舉辦第一屆建筑雙年展的現場就在此屆雙年展的附近,那里之前也是工業廠房,現在已經改造為新的創意園區,工廠成為咖啡館、家具店、畫廊,流水線和工人們已經離開,上次來參加過展覽的建筑師也驚嘆此地變化的迅速,第一屆展覽的工廠場地已經面目全非,成為新的時髦所在。 城市在被覆蓋的記憶上再生。 賈樟柯的鏡頭從灰敗的小城回到噪雜的北京,國貿橋,CBD的交叉點,灰藍色的天際出現了山本理顯的白色立方體——建外SOHO,巨大立交橋的斜對面,是正在施工的CCTV大樓,扭曲的兩端尚未對接上,鏡頭凝視這龐然大物,而后緩緩下移,來到某個建筑工地的公棚外,戴著安全帽的工人三三兩兩蹲在地上,這是他們在老家就習慣的姿勢。 字幕上,這部分是“城市再生”…… 這是賈樟柯完成的命題作文,放映結束時,掌聲中夾雜著疑惑,“怎么沒有深圳?”幾個本地的年輕人不滿地說,“賈樟柯浪費了深圳的機會,紀錄片上為什么沒有我們深圳”? “那你們會怎么拍深圳呢?”我的問題突兀,短短的沉默之后是局促的回答,“我也沒有想好。” 賈樟柯站在不遠處,已經被人們團團圍住,記者提問、話筒和攝像機,還有熱情的合影者,在人們的追問下,他說,那座小城是“大同”。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