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力價格應回歸價值中樞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9日 07:42 全景網絡-證券時報
木木 上班的路上,總要路過萬壽路附近長安街邊上的一個餐館,大而明亮的玻璃窗上,一張大紅的招聘啟示已經翹首張望了不短的日子。這是一個招聘普通女服務員的啟示,通篇交待的僅有傭工待遇:月薪1200元,工資按周發放,外加季度獎、半年獎、年終獎以及銷售提成;每年有探親假;管食宿。 對于一個沒有什么工作經驗,也沒有“高深”教育背景的普通打工者,這個餐館給出的條件似乎還不錯(起碼超出了某些高校當期畢業生的薪酬期望,甚至對應聘者的年齡也沒有特別要求)。但顯然,老板的招聘進程并不太順利。 招聘進程不順利的原因,私下里揣摩揣摩,也不外乎這樣:或者是薪酬水平、工作環境還不足以打動人心;或者是合適這份工作的勞動者的數量已顯不足。但不管怎樣,都從一個側面說明,曾經被許多“肉食者”津津樂道的“充足而廉價的勞動力供給”,目前可能已經開始面臨質的變化了。當然,如果餐館老板能夠進一步提升待遇水平,符合條件的勞動力的供給還是應該能得到保證的,但在目前的經營環境下,餐館老板顯然承受不了這樣的支付。 最近還有一件事情印象頗深。上個月底去南京、合肥出差,在從南京快到合肥的路上,許多地方都在修橋、補路,都是體力活。在數量不多的施工者中,竟然混雜著相當部分的中老年人。花白的頭發在溝溝坎坎中時隱時現,相當扎眼。 面對如此情景,我們自然不免要問,青壯勞力都跑到哪里去了? 像這種修橋補路的工程,按照正常的運作流程,都是要分段、分層承包出去的。而接到最后一棒的承包商,拉出來的隊伍,往往都是“子弟兵”。因此,能把“老弱病殘”都拉出來“充數”,直接證明村鎮里的有效勞動力確實已經所剩不多了———但凡有青壯勞力閑置,他們總應該不會忍心讓自己的父兄外出勞作而自己在家享“清福”的吧。 能證明農村剩余勞動力所剩不多的,還有“豬肉事件”。導致本輪豬肉價格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是農戶養豬量的大幅減少(養豬企業的出欄量沒有明顯變化)。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確實有養豬成本上升、豬疫病、生豬收購企業的議價能力低等因素在起作用,嚴重影響農戶的積極性,但更為重要、也一直為許多分析人士忽略的是,能夠承擔、也愿意承擔養豬重任的富余勞動力,可能已經不多了。 有過農村生活體驗的人都知道,養豬是一件費時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在“老弱病殘”都被動員到城市里謀生活的情況下,怎么還會有年輕人留在村里,并“聽話”地養豬呢?現在的年輕人,應該沒人愿意干這種事情了。因此,雖然宋國青在年初曾經預言“豬無半年貴”,但從目前的情勢看,豬肉價格上漲的趨勢一時半會還真難以改觀。 如果社科院蔡昉的預言———農村剩余勞動力已經所剩無多,我國勞動力結構或許即將迎來轉折點———真的成為現實擺到我們的面前,如果本輪通脹的重要原因(或者說根本原因)是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到底是不是還需要經濟學家研究),那么,單純地從貨幣政策、從增加豬肉供給等“技術層面”出發,討論抑制通脹的問題,就有些大題小做了。 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積淀,中國的勞動力價格確實應該逐漸靠向其價值中樞了。在這個回歸過程中,問題如果處理得好, 由勞動力成本逐步上升帶動的通貨膨脹,不但給中國經濟發展出了許多新課題,增加了許多新變數,而且世界經濟今后的走向也必將面臨“寰球同此涼熱”的局面。因此,我們在研究明年乃至今后一段時期的經濟、社會走向的時候,必須把中國勞動力價格不斷走高最充分地考慮進去。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