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企利潤暴漲:國喜民憂的尷尬邏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5日 10:59 華夏時報
央企利潤暴漲:國喜民憂的尷尬邏輯 本報評論員 任孟山 12月8日,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2007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表示,去年153家央企的利潤規模達到了6000億元,國資委原來預計今年央企利潤會達到9200億元,但“現在增長的勢頭壓不住”,預計年底要接近1萬億元。 依據一般的邏輯,央企利潤暴漲,對國家和人民而言,是件很好的事情。道理是,國家是國有企業的出資人,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換句話說,央企是人民的孩子,孩子長得越大,越不受外人欺負,家長應該高興才是。但現在的問題是,國家作為代理家長喜出望外,人民作為真正的家長卻高興不起來,甚至有些憤怒?梢耘e出的例證是,上述講話拋出的最近一段時間,遍布在各種媒體上的社會輿論,幾乎沒有高唱贊歌的,基本的思維模式都是“央企利潤盛宴,何時分我一勺湯”。 這事情就有些蹊蹺了。央企是人民的孩子,孩子吃得膘肥體壯,“2003年中央企業只有6戶企業進入了世界500強,到了2006年已經有16戶,4年中增加了10戶”。不僅如此,現在他們還賺了大把的銀子,甚至是“一萬億”,能夠吃得起大餐,卻連“一勺湯”也不給家長吃?無論是按照中國的傳統道德,還是按照基本的法律邏輯,似乎都不應該發生這樣的事情。也就是說,既然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其中肯定就有問題。 問題就是,在央企利潤和民眾福祉之間,沒有建立起直接的對象關系。之所以加上“直接的”這個定語詞,是因為從宏觀意義上講,央企的發展壯大最終應該是國家和人民受益,只不過這是“間接的”。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會看到,為了先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自1994年以來長達13年的時間內,企業利潤全部留在企業,而不必向國家上繳。但現在的問題是,雖然這些企業不是世界上最大最強的,畢竟也已經很大很強了:中央企業從2004年到2006年,國有資產總額從7.13萬億元增長到逾12萬億元,平均每年增長1.3萬億元,相當于“每年誕生一個中石油”。 面對這樣的現狀,問題的另一面是,民眾福祉并沒有出現太大的增長。相反,在物價上漲不止的當下,是各種公共品價格的相隨提升,水價、油價、電價等都在提高,而且,前幾天,國家發改委稱明年將適當調整城市水價,很明顯,絕對不是降低水價。不僅如此,一方面是央企利潤暴漲,另一方面是社保等賬戶的巨額虧空。要知道,社保賬戶的虧空,很大部分就都是國企改制留下的社會欠賬。國企老職工的社會保障基金過去都是以低工資方式移交給了國家,但國企改制后,這筆賬卻沒有人買單了,劃撥國有資產的彌補“空賬戶”的提法至今還沒有完全落實。 這樣說來,也就不難理解對于央企利潤暴漲,民眾不但沒有喜形于色,反倒是有些怒目相向,F在流行的社會看法是,央企利潤暴漲和國有資產增加,都是“與民爭利”的結果。這種看法極大地影響了家長對于孩子的感情,也帶來了不好的社會情緒的蔓延。對此,國家也不是沒有考慮。日前,《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管理辦法》的發布,明確了各種央企向國家分紅的不同比例。但需要指出的是,在《關于試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意見》中也明確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支出范圍,主要還是為了國有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國有經濟的結構布局,基本上遵循的是“從企業中來到企業中去”的原則,只是在“必要時,可部分用于社會保障等項支出” 。雖然為國企紅利的民生安排預留了空間,但現在看來不會很大。 國家從戰略高度統籌安排這些問題,相信能夠獲得社會理解。畢竟,中國的社會發展階段以及社會制度和西方國家不同,無法像西歐和美國那樣,可以將為數不多的國企所獲得的利潤,直接派發給民眾。我們有自己的國情,這是考慮中國問題繞不過去的坎兒。但也需要表明的是,在中國經濟崛起的歷史進程中,不能只是央企或國有企業的崛起,更應該包括普羅大眾的經濟崛起,他們不能只是象征意義上的大國國民,而應該是在經濟生活中有尊嚴的大國國民。央企利潤暴漲的尷尬邏輯,即國喜民憂的問題,需要一個即使不是設計精巧,至少也應該更接近現實的制度體系,不僅可以讓國家增強國際地位,更可以讓民眾能夠直接受益。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