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力:謹防貨幣緊縮措施被負利率化解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1日 01:45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如果不盡快改變存款利息差過大的狀況,如果不盡快結束負利率局面,相關貨幣緊縮措施就可能由于治標不治本而被一一化解,房價的進一步上漲、股市的泡沫累積就難以避免,相應的,通貨膨脹壓力也難以在調控下逐漸變小。 ⊙王力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僅三天之后,央行就宣布自12月25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法定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上調幅度較之以往的0.5個百分點增加一倍。這是今年以來第10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至此,存款準備金率達到了14.5%,為20多年來最高,顯示出央行收緊銀行流動性的力度明顯增大。預計在從緊的貨幣政策要求下,央行將結合市場化手段與行政手段,陸續出臺一系列貨幣緊縮措施。 據推算,本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將鎖定銀行間體系流動性近4000億元。但是,我擔心存款準備金率上調的部分效果有可能被負利率所抵消。從2004年上半年開始,我國的真實利率(真實利率=名義利率-通貨膨脹率)進入“負利率時代”。 在負利率時代下,儲蓄意味著貶值,本著趨利避害的本能,人們會動用資金逐利。這會導致兩個結果: 其一,推動貨幣流通速度偏差上升。研究表明,真實利率與貨幣流通速度偏差存在負相關關系,真實利率的高低決定著貨幣信貸的特征與變化,負利率的存在有可能通過貨幣流通速度渠道放大貨幣存量所造成的沖擊。這意味著,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所鎖定的4000億元“流動性”可能部分被負利率的作用所抵消。 其二,真實利率的高低也就決定著民眾是持有金融資產還是實物資產的選擇偏好。在負利率時代,特別是在負利率呈下降曲線時,民眾就會本能地選擇購買實物商品以求保值、升值,這會刺激居民的消費需求和存貨需求,這將推動實物資產價格、股票價格上漲,加劇通貨膨脹。 多家機構預測顯示,明年CPI仍將維持在4.0%至4.5%,防止結構通脹的任務將上升到防止全面通脹的高度。在這種情況下,負利率的存在顯然與決策層確立的宏觀調控目標相背離。央行行長助理易綱日前在一個會議的間隙表示,在比較長的時間出現持續負利率,對經濟發展是不好的,這表明長期為國人所關注的負利率問題已經引起上層重視。 為了改變負利率狀況,央行幾次加息,但負利率的狀況并未改善。今年10月份CPI同比增長6.5%,達到近11年的高點,而目前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即使不扣除5%的利息稅,也才3.87%,低于通脹水平2.63個百分點。如果扣除5%的利息稅,則一年期存款利率約為3.677%,低于通脹約2.823個百分點。 而活期存款的負利率狀況更為突出。活期儲蓄存款利率長期保持在0.72%的歷史最低位,央行在今年7月21日將其提高9個百分點后也僅達到0.81%,而同期貸款利率已經上調了7次。由此又引發了一系列問題: 其一,活期存款大幅度增加。這一結果可能出乎不少人的意料,一般認為,活期存款利率的下降更應該導致活期儲蓄偏好的降低而不是上升。為什么呢?因為在負利率情況下,人們寧愿把資金改為活期儲蓄,以便隨時進行其他投資選擇,也即活期儲蓄的增加其實是居民的“防衛”性選擇,一旦“防衛”性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的選擇偏好,活期儲蓄就會快速上升。1999年,我國利率為正值的時候,活期存款在全部存款中的比重僅占到24%左右,而現在隨著負利率時間的持續,已經有超過40%逐漸趨近50%的儲蓄變成了活期儲蓄。目前,我國居民儲蓄已經超過17萬億,活期儲蓄約在6.8萬億-8.5萬億之間。一旦某個領域出現賺錢效應,這些資金就會在短時間內釋放出來,我國房價的快速上漲與股市的爆發性上漲與此不無關系。 其二,活期儲蓄比重過大導致銀行的利差加大。由于活期儲蓄的利率與目前的貸款利率相比非常低,兩者之間形成了巨大的差價,而這個價差正是形成銀行利潤的源泉。數據顯示,利息差收入占國內銀行機構主營業收入的絕大部分,四大商業銀行平均在90%左右,股份制商業銀行平均在80%左右。這與外資銀行的差別很大。國外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都在30%以上。 有人因此批評我國銀行業不求進取,其實根源在于因負利率等因素導致的利息差太過誘人了!事實上,不僅我國銀行,就連外資銀行一到中國以后,也立即入鄉隨俗,改變經營模式,轉而重視擴大信貸業務而不是中間業務。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如果負利率的狀況不改變,銀行就難以擺脫不求進取的惰性思維。 其三,巨大的利息差促使銀行積極放貸。低利息的活期儲蓄是銀行牟取暴利的工具,而要把理論中的利潤變成現實中的利潤,銀行必須最大限度地發放貸款。事實上,過去提高利率難以抑制銀行信貸擴張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由于活期存款利率基本上保持不變,利率每提高一次,存貸利差就會有一次相應的擴大,這是利率提高銀行放貸意愿反而變得更為強烈的真正原因。 不難看出,負利率其實是造成一系列連鎖反應的重要根源。如果不盡快改變存款利息差過大的狀況,如果不盡快結束負利率局面,相關貨幣緊縮措施就可能由于治標不治本而被一一化解,房價的進一步上漲、股市的泡沫累積就難以避免,相應的,通貨膨脹壓力也可能繼續加大而不是迫于調控之力逐漸變小。 (作者系《云南信息報》時政部主任、專欄作家)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