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有銀行不應成最賺錢企業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4日 10:31 大洋網-廣州日報
魏文彪 “2006年上市公司百強榜”2日出爐,工行取代中石化成最賺錢公司,利潤總額1037億元。中國銀行以利潤總額786億元排名第二。百強企業主要集中在金融、鋼鐵、電力、交通運輸和煤炭五大行業(12月3日《東方早報》)。 從原本意義上說,銀行當然可以賺錢也應當賺錢,但是我國包括工行、中行在內的四大商業銀行屬于國有銀行,而國有銀行即意味著全體國民是出資人,所以國有銀行在贏利的同時應當承擔社會責任。也正因為如此,我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不應以追逐利潤最大化為目的。國有銀行成為最賺錢公司,同時公眾普遍感覺其對社會責任的擔當不夠,這實際上是一種非正常的現象。 國有銀行成為最賺錢公司,這一“驕人”業績的取得顯然有著壟斷的一份功勞,因而一定程度上是以儲戶利益受到壟斷的“盤剝”為代價的。比如國有銀行聯合起來收取所謂取款費,通存通兌手續費等。就此而言,甚至可以說,國有商業銀行取得的業績越“驕人”,即意味著儲戶受到壟斷的盤剝越厲害。因此國有銀行成為最賺錢公司于儲戶來說并非什么好事。 同時,國有銀行以追逐利潤最大化為目的,也就難免要不顧金融與經濟運行安全放貸,經營風險意識也就難免要弱化乃至于麻痹。正是在唯利是圖理念的主導下,部分國有銀行“無私”地向一些存在巨大安全隱患的行業巨額放貸,并因此起到為宏觀經濟過熱添柴加火的作用。從體制上說,這實際上與國有銀行所有者和經營者分離的業態有關。在這樣一種體制之下,經營者取得“驕人”業績可以加官晉爵,個人能獲得巨額經濟回報;如果因風險意識淡薄給國家利益造成巨大損失,則不用經營者個人掏腰包,如此一來,部分經營者也就難免會罔顧經營風險與經濟大局追逐利潤,乃至于埋下安全隱患也在所不惜。 國有銀行可以盈利,但也應當承擔為宏觀經濟調控助力、為客戶提供越來越優質服務、維護廣大儲戶利益的社會責任。就此而言,國有商業銀行盈利能力“弱”些,而提供的服務“優”一些,或許更為符合其自身角色定位,也更能贏得社會的肯定與贊譽。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